新浪四川 艺讯大观

在欧洲热销十万册的漫画《包拯传奇》

摘要: 2010年的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上,刚刚成立的法国FEI出版社租了一个4平方米的展位,只卖一本书,却用4天时间创下了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单本漫画的销售记录。这本漫画在最近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它的主人公、题材和形式都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本叫做《包拯传奇》的连环画。

2010年的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上,刚刚成立的法国FEI出版社租了一个4平方米的展位,只卖一本书,却用4天时间创下了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单本漫画的销售记录。这本漫画在最近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它的主人公、题材和形式都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本叫做《包拯传奇》的连环画。

《包拯传奇》这一系列漫画共6册,由法国影视剧导演帕特里克·马蒂编剧,中国连环画版画艺术家聂崇瑞执笔绘画,自2010年起在法国每年出版一本,6年内相继出版了荷兰版、意大利版、美版、德语版,如今又终于回到了中国。那么,“包青天”是如何来到法国,又何以能在国外掀起热潮呢?编剧马蒂和绘者聂崇瑞在近日举办的《包拯传奇1:玉凤钗》中文版首发式上,讲述了《包拯传奇》的诞生记。

“包公就是最理想的人选”

2008年,FEI出版社的社长徐革非找到了法国的影视编剧马蒂,想要创作一本能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漫画。由中国人创立的FEI出版社希望能在法国的漫画市场中为中国文化开辟一片天地,它的原则是只做中国题材,用漫画讲中国故事。作为第一次尝试,两个人很自然地想要找到一个人物,在中国非常重要,法国人却一点都不知道,但又有让全世界都能够理解的潜质。

为此,不懂中文的马蒂读了很多法语写的关于中国的书,后来又专门来到了中国。在北京堵车的时候,马蒂在出租车上读到了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智慧的中国判官的故事。他问徐革非,包公这个人在中国是不是很出名,徐革非听了大笑起来:“中国每个人都知道包公的存在,他几乎可以算是中国最出名的人物之一。”“然后我觉得这就是我想找的那个人,因为我之前写过一些侦探小说,所以对于我来说包公就是最理想的人选。”马蒂说。

马蒂回到法国做了一些调查,他发现在法国只有大学里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人知道包公,普通人听说过他的非常少,人们知道更多的中国侦探是狄仁杰。于是马蒂开始创作包拯的故事,在他看来,包拯“不仅刚正不阿,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在推行正义的时候不论当事人出身贵贱,这让我们联想到与腐败现象坚决斗争的美国人艾略特·奈斯(上世纪20至30年代铁面无私的美国财政部探员),或是意大利那些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人。”

绘者聂荣瑞从外表看完全想象不到今年已经73岁。1943年他出生在印度,3岁时跟随父母回到中国。他从小喜欢画画,高中毕业时本想报考艺术院校,但由于政治动荡,当时所有的艺术院校都不招生了,他做了一名建筑工人。那个时候大部分专业艺术工作者都进了牛棚,工人中会画画的反而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创作连环画,从1997年开始,一直到2003年,聂崇瑞成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外聘美术编辑。 2006年,他被聘为北京天视全景文化传播公司的专职漫画家,开始与法国的一些出版社合作创作连环画。2010年,他与徐革非和马蒂相遇,一个新的“包公”就这样诞生了。

喝酒吟诗的包拯,成熟帅气的展昭

在一中一法两个人的合作分工中,马蒂负责在包拯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改编。作为影视剧导演,他在包拯的故事中加入了悬疑、情感、侦探等影视剧元素,使得漫画版《包拯传奇》有点像公路电影、武侠片和侦探电影的综合。在绘画方面,聂崇瑞开创了连环画的新形式:有分镜的连环画,马蒂对于镜头、机位的调整,绘画、人物之间的呼应都有独特的见解,而聂荣瑞根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场景、环境、道具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自由。

漫画中的人物也根据外国读者的需要进行了新的设定,在聂崇瑞所受的教育中,包公的形象几乎已经成了传统演绎下一个固定的模式,马蒂以他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包公。“在马蒂那里,包公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像一个半神的人物,他有七情六欲,喜欢美食,也很幽默,有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在里面。”聂荣瑞说。而徐革非也说,“来到法国后,包拯有些不同,他开始喜欢喝点小酒,兴起会吟诗,而且不再那么严肃,时不时会和身边的人调侃两句。不变的是,他依然无惧权贵,断案如神,更对腐败深恶痛绝。”

包拯的形象在创作中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最开始,聂崇瑞笔下的包拯依然依据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形象,但创作团队一致认为,这个包拯太严肃、太胖嘟嘟了。否定了好几个版本的包拯后,最终定稿的包拯以编剧马蒂的脸为原型。聂荣瑞说:“本身马蒂就是个导演,有很多造型都很生动,所以把他的鼻子稍微改小点儿,胡子再长点儿,就是包拯了。”

许多其他形象也都有真实的原型,比如第四册封面上人物的脸就是根据漫画的独家代理、北京天视全景的经理王宁的脸设计的。“封面要表现一个坏人,可能他们觉得找到的资料中,没有谁能一眼看出是坏人,当两个人看到我的时候意见完全一致。”王宁自己说道。读者还可以在漫画中看到许多熟悉的影视明星的形象,比如展昭,看起来像是古装的金城武。

展昭在漫画中的定位是四十多岁的男子,身材高大、强壮,聂崇瑞说,“因为法国人对男人魅力的标准定位就是四十多岁,成熟度很高,这样的男人对女人才会有吸引力”。展昭承担了漫画中爱情元素的任务,之所以选择展昭,马蒂说:“在《包拯传奇》里每个人都很生动,他们会饿、会冷、会生气,为什么就不能有爱情呢?哪个人能让我说一说爱情呢,包公不行,公孙策也不行,他太严肃,整天都在工作。展昭他很帅,很强壮,是卫士,很有魅力,他可以在晚上去到处探险,所以可以拿他来做一些爱情故事的文章。”

不同于日本动漫概念化的人物形象,聂崇瑞所画的中国传统连环画是比较写实的画面,“比较写实的画面去编是很难的,所以有一些图片、服装的褶皱,为了更加形象,照片是不可或缺的。”在创作的时候,出版社专门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找了群众演员,订做了包拯、公孙策、展昭、夫人丫鬟的服装,创作难度较大的分镜时,马蒂和其他工作人员,以及这些群众演员,都穿上订做的服装,按照剧本的要求作出动作,拍下照片,聂崇瑞再根据图片去创作。夏天很热的天气里,王宁披着斗篷,在屋里摆出各种造型扮演以他为原型创造的角色,他笑着说这也是一种“cosplay”。

步入现代和国际的“小人书”

法国版的《包拯传奇》采用的开本是中国传统连环画的横开本,不同于欧洲漫画的精装大开本,图书发行商最开始感到很为难,他们觉得这既不符合欧洲人的阅读习惯,又不方便运输,在书店也没法摆放,很容易被其他书淹没。采用这种开本的形式对于编辑来说是一个大胆而有风险的决策,但事实证明,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形式反而使它在法国市场上众多漫画中独树一帜。

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漫画节,《包拯传奇》没有任何前期宣传和广告,在漫画节上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大批的读者。王宁回忆道:“我们以为带够了三天的漫画,在第一天就售完了,第二天的读者没有书,工作人员连夜回巴黎去取,没想到第二天也全都卖完了,就这样三天在安古兰和巴黎间往返三次。最后一天下午两点没有书了,读者们依旧没有走,在会场里等到五点。书来了,全场一片欢呼,继续签售。”6年内,《包拯传奇》在欧洲法语区累计销量超过10了万册,乃至法国路人皆知“包青天”。

说到《包拯传奇》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马蒂认为,“法国人对于中国文化非常好奇,非常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在法国对中国文化的渴求太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太少了”。法国的漫画市场非常成熟,在法国,漫画艺术被称为“第九艺术”,是与音乐、舞蹈、戏剧平级的艺术形式。漫画采用分级模式,读者范围可以从7岁到70岁。法国每年平均有5500本新的漫画书出版,其中40%是日本漫画,中国漫画的市场份额不超过2%。法语用“manga”指日本漫画,而它也几乎成了亚洲漫画的代名词。《包拯传奇》的出现,让中国传统的连环画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

《包拯传奇》回到中国,也是让连环画以现代的形式重新回到中国当代读者的视野。聂崇瑞说:“中国曾经有过连环画特别辉煌的时候,那个时候叫‘小人书’,连环画曾经伴随着中国读者精神的成长。但是由于文化的断层,文革结束后从牛棚里走出来的老一代画画的人,没有再进行创作了,改革开放后又进来日本漫画,一下子占领了中国市场,一直到现在中国读者对漫画的理解都是小孩看的东西。”而他觉得要改变中国漫画市场的大环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出版、绘画、编剧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欧洲、美国能达到的程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