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艺讯大观

陈锦:不是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

摘要: 2月28日,“乡土中国:中国著名摄影家联展”在北京举行,展出了王瑶、王玉文、王培权、朱宪民、李伟坤、陈锦6位著名摄影家的作品。

2月28日,“乡土中国:中国著名摄影家联展”在北京举行,展出了王瑶、王玉文、王培权、朱宪民、李伟坤、陈锦6位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锦此次展出的作品,精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的“茶馆”系列。

在摄影圈,“茶馆”可谓陈锦的标签。他先后出版过《四川茶铺》《茶铺》《川人茶事》等相关摄影集,其中前者更被誉为“中国摄影新时期里程碑式的著作之一”。在他的镜头下,四川的茶馆也从一种单纯的“休闲空间”,上升为川人性格与精神的有机载体。

拍“茶馆”,先把自己变成“茶客”

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中国旅游》杂志搞了个成都主题的拍摄活动,陈锦希望拍一些能代表四川特色的东西,于是很自然地想到茶馆。

“清末到民国时期,四川茶铺逐渐成形,数量之多绝非他省可比。”陈锦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编著的《成都通览》记载,每天去茶铺的人占成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所谓“一市居民半茶客”就是对此情形的写照。因此,要了解四川的风土民情,首先要从茶铺说起。

“喝茶是川人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拍茶馆不是为了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此后,陈锦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和拍摄茶馆,然而没多久他就“拍不下去了”。“那时我是以摄影者的身份进去的,把相机支在那里寻找镜头,结果进入不了茶馆的‘真实’。”

陈锦发现,想要拍好茶馆,首先要变成一个“坐茶馆的人”。他试着坐在那里喝茶、摆龙门阵,尽量将自己“伪装”成普通茶客。又把“长枪短炮”换成轻巧隐蔽的徕卡M6相机。“摄影成为很随意的事,很自然地拍一两张,有时候还不一定拍。”

“真正走进‘茶客’的生活,走进‘茶客’的内心,也就明白个中的道理了。”陈锦发现,四川人喝的是平民茶、市井茶,茶叶、茶具通常不是那么讲究,茶客们更在乎的是喝茶的过程。“法国的咖啡馆文化与四川茶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法国人生活精致、讲求品位,四川人性情随意、简单甚至有点粗俗。一碗粗茶淡饭,可能比辛苦挣钱重要,只要舒服了就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