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年艺术家唐元:纪实摄影到观念艺术

新浪四川
关注
拍摄中的唐元
唐元于2017年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摄影与电子媒体专业。摄影师,青年视觉艺术家,美国摄影教育协会会员。在顺利的获得艺术研究生学位后,她目前生活在纽约继续进行她的艺术创作。
唐元自小对艺术就有极大的兴趣,成长在成都清水河畔的她离不开天府之国各大博物馆的艺术熏陶。成都是具有传统和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城市,如同市中心的太古里商圈,悠久的巴蜀文化和前沿的独立音乐艺术潮流在这里热情碰撞产生的火花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川妹子。所以在她的作品中能看到现代科技媒介的表现手法,又有传统的水墨国画留白技法等身影。在成都石室中学就读期间是唐元最充实而美好的记忆之一,在完成紧凑的学习之余她利用所有课余时间专心练习绘画,在经过艰苦的美术训练后收获多所艺术院校的专业录取,她最终选择北京印刷学院摄影专业并以每年专业第一以及一等奖学金的成绩顺利毕业。在校期间的一次于美国加州艺术大学的交换学习经历让她萌发了去美国继续深造艺术的念头,并为其开始准备,并在2014年先后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和马里兰艺术学院学习。

震后的碉楼遗址

摄影集《痕迹的呼吸》

村民合照
在经历了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后,她一直关心着羌族的文化和现状,并曾利用假期的机会深入阿坝州黑水县西尔区了解那的民风民情,同村民生活了数周后她对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前,中国羌族的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到。羌寨碉楼是羌族主要的文化表现,但是在地震中几乎所有的碉楼都遭受重创。唐元曾出版了《痕迹的呼吸》摄影集来展示羌族村民们的乐观积极的震后生活,他们的不放弃的精神让她深受感动和鼓舞,她的多幅摄影作品被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收藏。在美国学习期间唐元将羌族文化介绍给更多的美国人,让许多人了解和分别了羌族独特文化,和与藏族的不同,并在校艺术馆展出了关于汶川地震的作品。其中墙上的照片是拍摄于地震发生后受创的碉楼遗址,碉楼现已荒废。地上扭曲的照片是以前完好无损的碉楼以及村寨,包括地震前报道羌族地区秀美风光的文章图片以及地震消息的报纸,而她特意撕碎这些图片则是更直观告诉参观者地震所造成的毁灭的严重性。

准备晚饭的妇女

展览现场
在美国的学习经历是艰苦孤独而又充实有趣的,在这里她如同海绵一样吸收世界各地的艺术信息和思想,而在各种课题中她慢慢开始关注我们自身的特征。而头发 – 便是唐元毕业作品的主角。如今的社会无论男女大多数的人都关注和爱护自己的头发,而细入的思考,头发或毛发恰恰是我们人体的最没有功能性的一部分,但人们却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照顾它美化它。而当它们脱落后大多人又认为一团掉发是恶心的不受待见的,落发也常常被跟死亡,恐怖和所联系。恰恰是头发承载的这种冲突感吸引使得唐元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艺术作品创作。
不同于传统摄影师,唐元的作品突破了单一语言而转向多种艺术媒介。包含了摄影、动画、视频、印刷和装置艺术。她走出作为摄影师的舒适区,而尝试多种不同的新兴表现方式。

装置艺术—培养皿中的头发

展览现场 包括幻灯片,动画,视频,灯箱与培养皿装置,报纸

唐元布展中
作品“一年的掉落”她将自己每一次自然脱落的头发拍照后收集起来分别固定在一个个培养皿里,每一张照片中呈现出图像都如同小型水墨画。所有的照片都如同文字一样被印在报纸上,唐元想表达这些照片如同她的日记,而报纸则是具有时间性的完美纸张载体。在视频部分中她逐帧的手绘了上千张水墨图来制作动画,与实拍的头发片段结合成了具有水墨画风格的超现实主义的视频作品。该艺术作品先后在巴尔的摩,波特兰,费城,曼哈顿以及布鲁克林等画廊展出,均获得热烈反响。唐元的创作方式充分的展现了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多元创作潮流,利用高科技的手法来展现艺术理念,让普通大众在参观的同时有多重体验,而不仅仅局限于照片,油画或雕塑等传统的架上艺术。

手绘动画原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