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精准扶贫看小金,高山河坝谱写致富经

新浪四川
关注11月22日的小金,天气晴朗,在县城旁的猛固桥边,家住沃日官寨的刘大姐正在苹果摊前忙碌着,她家的红富士苹果丰收了,今年的苹果价钱高,心想着忙碌了一年有个好的收成,刘大姐的心情就像这天气,脸上也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这几年,小金县在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中,带动发展沃日苹果、生态蔬菜、酿酒葡萄、玫瑰、中药材等优质生态农产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纵观全县,像刘大姐这样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老百姓数不胜数。
从日尔乡的结球生菜到老营乡的酿酒葡萄,从新桥乡的特色牦牛养殖到窝底的花椒……不同领域的产业,有着相同的脱贫效果。扶贫不只是“输血”,更着重在“造血”,小金县以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主动,品牌引领,积极培育特色效益产业,引领贫困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不走寻常路,探索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脱贫之路、致富之路。

日尔乡:种好优质结球生菜 发展生态蔬菜经济
11月下旬,在小金县农畜水局计划投资股股长王军的带领下,走进小金县开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球生菜基地,参观了结球生菜育苗区、试验田、种植区等,探寻小金的结球生菜产业扶贫之路。眼下正值小金县的冬季,育苗区并没有工人干活,但一路看过来,标准化的育苗大棚、试验田、冻库,依然让人感到生机勃勃。

据小金县农畜水局计划投资股股长王军介绍,开源农业以发展优质生态蔬菜为依托,自今年5月以来,与农户以“订单式”合同向7个基地的种植户免费发放结球生菜种苗30余万株,种植面积达60亩。按照结球生菜40-50天的成熟周期计算,河坝每年可种植三季,高半山每年可种植2季,亩均收入达4500-6000元。
为了带动农户种植,董马村的村支部书记杨金华在今年5月17日率先试种了8分地的结球生菜,试种产量达8000斤,利润相当可观。不仅如此,该公司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发展模式,设立了“开源基金”等一系列的减免帮扶措施,并从育苗、移栽、采收,到冷链加工等各个环节大力使用本村劳动力。给村民开的工资是12元一小时,村民能在家实现就业的同时还能学到种植技术,让老百姓既受益又没有压力和负担。于是纷纷开始走上种植结球生菜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介绍,结球生菜成熟之后将飞入泸深快餐厅,主要供应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肯德基、麦当劳、真功夫等大型快餐行业。目前,结球生菜已在优化农业结构、促农增收上探索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持续增收的新路子。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开源农业的目标远不止此。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以“订单农业”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办“农民夜校”教育基地抓好群众技术培训,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收入,为小金县的脱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并努力实现从种植两季到全年都可种植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目前,该公司的二期育苗大棚和2号冷库也正在筹建之中。
老营乡:发展酿酒葡萄 探索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小金县的葡萄酒因品质出众而广受好评,远销海内外,而说起小金县老营乡的酿酒葡萄产业,不得不提到下马厂村的村支部书记黎国林。今年65岁的他,已经当了该村8年的村支部书记,而下马厂村酿酒葡萄产业从无到有都离不开他,老营乡下马厂村土地贫瘠,以前村民们靠种植玉米、土豆勉强糊口,挣不到钱,靠天吃饭,村民增收致富成了“老大难”。

1999年,当时的黎国林还是小金县老营乡下马厂村的一个小组长,那时候的机具很少,连续三个冬天,他带领着群众搞土地整改,在气候及其恶劣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把一条比较贫瘠的山沟,改造出了720亩良田。良田改造之后,为了寻找一个长久持续的产业,又四处奔走,到全国各地的高山区寻求适宜种植的作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有幸结识了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博士,他邀请李华博士来小金,连续两年对下马厂村的土地结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下马厂村非常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结论。再经过多方努力,政府引来葡萄酒生产企业,自此老营乡下马厂村走上了种植改良的酿酒葡萄的致富之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葡萄产业已成为下马厂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1200亩,投产的葡萄亩均产值达5000元。每到葡萄树“绽放”时,黄绿色的小花遍布山野,便成了下马厂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民们也已经尝到了种植葡萄的“甜味”。小金县的葡萄产业也在追寻“自然生产”中找到了发展路径,得到了不小的经济效益。据了解,从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共扶持了老营村和下马厂村27户贫困户种植酿酒葡萄,贫困户的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逐年增收,平均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了老营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酿酒葡萄,助力村民致富的发展过程中,老营乡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抓住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鼓励村民们依靠企业的技术,种植更多高端葡萄品种,让更多的当地群众能够依靠“葡萄经济”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不仅如此,老营乡还结合自身优势并借鉴新桥乡的牦牛养殖技术,在葡萄园的高半山上,建立了一个年出栏2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园,由企业提供酿酒葡萄的果渣作为牦牛的饲料,牦牛养殖园的粪水通过沼气发酵等技术处理后作为葡萄园的有机肥,探索出了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事实上老营乡“葡萄经济”只是小金县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的一个缩影。不仅仅是下马厂村,在小金县乃至周边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增强了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把适宜地块改造成葡萄园。如今大小金川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0多亩,小金县的种植面积则达到了3600亩。而马营乡的尹家坪种植区,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酿酒葡萄种植区”。
新桥乡:“4218”模式健康养殖牦牛 助力增产增收
新桥乡山高路险、峡谷纵横、草场退化可利用率低,以前的传统养殖牦牛存在圈养种源短缺、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牧民增收慢以及牦牛“夏状,秋肥,冬瘦,春死亡”发展水平滞后等资源特性。
2007年由县畜牧兽医局牵头,通过发动新桥乡牦牛养殖户冯大菜、徐华普改造圈舍,试行由散养到圈养,至2012年,经6年的反复实践总结,较大程度地多次改造圈舍与饲料调制,从开始圈养能养活牦牛到饲料配置、过度饲养、圈舍建设等深度总结和改进,使各项技术、管理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过度饲养、育肥精饲料配置技术关键性技术得到了有效突破。

2013年,2户试点农户分别选址建场开始大量饲养,将各项技术指标进一步提炼和更新,初步形成了“农牧区耦合牦牛全年均衡出栏‘4218’模式”。该模式是指,将牦牛在牧区天然草场放牧生长到4岁、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转移到该县进行100天左右的健康饲养(过渡期10天,驱虫健胃养殖90天),待体重增加80公斤左右后出栏。牦牛出栏周期较自然放牧缩短2至3年,每头牦牛可增加收入800元至1200元。
罗明亮是新桥乡共和村的贫困户,以前的传统农耕收入比较低,但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在牧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工,卖杂草、做小工、分红,差不多有2万左右的收入,钱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新桥乡的“4218”模式,不仅积极的带动了本乡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还带领了别的乡镇老百姓一起加入到“4218”模式健康养殖牦牛,助力脱贫致富的队列中,家住美兴镇茂阳村的贫困户金朝林就是一个例子,金朝林全家一共有5口人,但只有一个劳动力,2015年8月投入了资金2万元改扩圈舍,通过借钱和赊牛等方式养牦牛,次年就出栏牦牛60余头,获利近5万元,通过“4218”模式养牛顺利脱贫。

近几年,小金县结合健康养殖牦牛新模式,为做强做大牦牛养殖产业,助农增收致富,整合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示范户采取1户示范户带领多户养殖户的方式,带动覆盖农牧户1200余户,带动覆盖贫困户420户,个别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增收1.2万余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出栏牦牛5万头,实现年纯收入4000万元以上。
窝底乡:花椒创丰收 促农增收致富
窝底乡位于小金县城西南端,距县城104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49.56平方公里,曾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收入薄弱、群众过着苦日子的贫困乡村。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引领下,通过脱贫攻坚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实施,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窝底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劳动力的老年人,出门不出村就有上万元的收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村民王成忠说道,“以前他就房子周边有几十株花椒,现在已发展到500多株,目前已挂果200余株,去年卖了将近两万,今年花椒的市场价格又好,卖几万不成问题。”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根本支撑,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金钥匙。”在每一次的走村入户中,窝底乡的干部再三强调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产业的重要性,并引导和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为使广大农民摘掉贫困帽子,实现持续增收致富,窝底乡结合该乡适宜种植花椒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全乡群众种植花椒。今年,该乡在现有花椒、核桃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新种植花椒7万余株,实现了全乡623户群众全覆盖。

据了解,窝底乡抓住群众增收这一中心,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花椒的同时,引导全乡发展重楼、白芨等中药材种植354.7亩,半野血藏猪100余头,羊肚菌特色种植20余亩,黑色雪山大豆10亩,在今年脱贫摘帽的窝底村,建成野生菌烘干加工点一个。同时积极探索“基地+农户+企业”的销售方式,创立窝底红农特品牌,涵盖我乡境内花椒、核桃、黑色雪山大豆、野生菌等农特产品,争取农特产品利益最大化,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链接:
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其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近年来,小金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注重脱贫攻坚与致富奔康相结合,走出适合小金的发展路子。今年还编制完成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落实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田边市场建设等7个产业扶贫项目。发展无止境,创新无穷期,通过创新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小金的贫困群众又多了几条增收致富路,在高半山和河坝头都谱写出了致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