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北天地:从成都化工厂变迁看新北天地产业巨变

新浪四川
关注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区域经济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
首创国内碳酸钾生产工艺独家技术的化工厂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它既是工业革命的助手,也是发展农业的支持,它与制药、冶金、建筑、能源、国防等行业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1958年,成都市成华区横桥街14号成立了成都化工厂。这家位于驷马桥附近的化工厂,在二十一世纪初是综合产量数万吨的国家大二型化工企业。
当时,该化工厂生产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玻璃、化肥生产、食品医药、建材制造、工业电镀、碱性电池、轻工染料、自来水消毒、洗涤化妆等行业。
从成立起,成都化工厂便一直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60年,首创国内电解一二次碳化法生产碳酸钾生产工艺独家技术。
1970年代,被化工部定点为电子管、显像管用碳酸钾生产基地。
1980年后,从美国引进离子膜电解和日本月岛机械流化床生产1.2万吨/年重质碳酸钾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荣获国家新产品奖。
1990年代,从瑞士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1万吨/年的高纯氢氧化钾生产装置,填补国内空白。
1994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即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公司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合资组建了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
后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城北形成工业、居住及少量公共设施相互混杂的综合区域。化工这种高能耗传统工业占地面积大,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低,对城市环境存在相当的污染,各种积淀的问题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脚步。
2003年,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第四批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搬迁企业。
2007年,公司的用地被拍卖出售,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此正式告别成华区新北天地。
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北力量”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成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六大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成都化工厂原址所在地纳入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

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位于成华区东风渠至三环路以南、成渝铁路以北、蓉北商贸大道以东,涉及双水碾、青龙、白莲池3个街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万,预计到2020年总人口约45万。
发展区深入挖掘升仙湖、昭觉寺、动物园等旅游资源内涵,研究打造城北商贸旅游走廊实施路径并启动,推动发展区商旅融合破题,陆续与周边的国家大熊猫公园、新北湖桂湖、宝光寺等旅游资源互动,打造大城北商贸旅游精品走廊,实现商旅融合发展。
如今的新北天地,正为助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不断贡献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