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区场景营造 全面回应居民需求——成华社区规划制度助力社区发展治理再上新台阶

新浪四川
关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着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传统社区空间正向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等于一体的“场景”延伸,一个个社区场景拼接了生活的全貌和图景、承载着梦想的诗意与远方,社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间,也是社区发展治理的未来方向。
成华区围绕社区场景营造、强化多元共治、提供优质服务、创新治理路径,确立了“党建统领、体制破题、发展治理、做活社区”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三级队伍体系的作用,全面提高场景营造能力,不断深化社区发展治理,构建智能化城市管理体系。

(望平滨水公共空间)

(树绘)

(树绘)
猛追望平国际范
成都首条慢行街道让居民生活找到“落脚点”
“哎呀你看,这条路的树干上都有彩绘!”沿着新华桥一直走到东风桥,会发现道路两旁的树木大有来头——树上装饰着3D彩绘,引得行人放慢脚步,细细观赏。
这里是成华区猛追湾街道望平滨水公共空间,是成都首条慢行街道,也是成华区社区规划项目的优秀案例之一。2018年,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总体部署,成华启动实施了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项目,在有限的空间环境里,通过社区场景营造,达到美化社区环境、优化社区服务、深化社区文化的目的,凝聚社区力量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随着成华社区规划三级队伍体系的建立和工作机制的落地,猛追湾街道也立即组建起社区规划团队,成立社区规划众创组,并多次召集社区规划师、设计团队以及社区众创组、居民代表召开社区品质提升坝坝会,听取居民意见:“树绘也是坝坝会的讨论成果之一。绘画师使用的都是环保颜料,在不影响树生长的前提下,因势利形的选择合适漫画形象进行创作。这是我们对社区肌理的精雕细琢,也是回应居民需求的实际体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一年多的规划、打造,2019年10月,焕然一新的望平滨水公共空间揭下面纱,为居民带来一种新的“慢生活”体验。成华区着眼社区实际,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传承猛追湾老成都“记忆标签”,以社区规划体系为基底,以参与式五步工作法为指导,全面打造“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滨河特色时尚街区。
在改造过程中,众创组带领居民对辖区内老旧院落公共空间打造、街角街边环境优化、慢行系统完善等方面进行摸排分析,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生活需求,形成具体的改造建议反馈给专业社区规划师,规划师将居民意见“翻译”成设计元素融入项目设计。“汇总居民需求,辅以专业设计,以望平社区原国税局、纸箱厂、一号院和四号院等老旧建筑为基底进行城市更新。其中,重点布局‘空间+服务+配套’一体的万汇空间、留存城市记忆的猛追湾故事馆、上世纪老成都茶楼式的梅花剧社以及新文化空间几何书店等公共空间于一体的望平坊,构造起集文、旅、商、产、居于一体的社区生活场景。”负责该项目的社区规划师介绍。
同时,通过社区发动商户参与国际化社区建设,猛追湾街道形成街区商户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城市微更新的良性互动模式。通过万科专业化运营资源,引导商家成立自治联盟,形成商户抱团共赢的合作局面,从而实现真正的共建共治共享。
随着社区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场景营造能力的不断增强,成华区正逐步构建更完善的消费场景、商业场景、文化场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生产生活平衡,打造出“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社区发展治理品牌,在实现多元社区场景的体验过程中彰显城市人文底蕴和现代风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行、工作和生活,进一步达到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等于一体的场景延伸。

(双桥子420特色文化街区)
老旧社区换新装
“420工业文旅街区”为居民留存时代记忆
说起420厂,是老成都心中一个时代的符号。它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420厂逐渐褪去了耀眼的光环。但这里,还保留着约750亩的生活区域,居住人口约3.3万余人,居民楼240栋,多为80、90年代修建。
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要顺应居民需求。近日,由成华区与420厂政企联手打造的“420工业文旅街区”正式开街。这是该片区居民与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的社区规划项目,也是“美好社区品质成华”2018年社区规划品质提升项目创意项目。
这个“最具工业风”特色文化生活街区东至二环路、南至水碾河路、西至一环路、北至双桥路,以占地750亩的420厂生活区及6条内部区间道路为主体,与华润万象城隔路相望。由双桥南一路而入,就可以嗅到浓郁的工业气息。这里建筑虽老旧却不杂乱,沿街店铺整齐规范,围墙上的“厂区宿舍生活场景”呼之欲出、一步一景、触手可及。
双桥子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以三街坊文化广场(420记忆馆)为中心节点,围绕“以成都为家”“以工厂为家”“以社区为家”三大主题,挖掘420工业文化基因,融合成都+东北生活元素,抽取工业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小区“微空间”,浸润社区“新空间”,通过街头工业小景观、110幅墙绘、“420记忆馆”等,将南一街至南六街打造为“工业韵、生活味”十足的工业文明故事化主题特色街区,再现420厂当年大生产大建设场景,激活社区空间动力,丰富美丽宜居社区形态,全面彰显成都东郊工业人文底蕴和优雅时尚的现代社区韵味。
通过道路、绿化、店招等规范化改造,打通6条小街与城市道路的“关节”,打通城市绿化、小区绿地等之间的“隔阂”,规范勾画“文化景观线”,统一铺地,实施“绿漫(绿染)街坊围墙”行动……双桥子街道以市、区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为总揽,依据统筹“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文化品牌塑造”等工程相关政策,在对420厂生活区实施“三供一业”改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政企共建共管共治”机制,将原生活区内部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环境综合改造与成华区的特色街区建设有机结合,以空间打造为基础,保留居民记忆,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和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多次举行坝坝会、讨论会,征求改造意见建议,绝大部分居民希望尽快改善环境,将生活区融入到现代化社区中。”据420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松介绍,420厂生活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生活区内部与社区治理、城市管理不一致,存在环境卫生秩序脏乱、乱圈乱建乱搭、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现象,实施综合打造势在必行。
彰显工业特色、塑造文化品牌。据了解,该特色街区是四川省建筑设计院社区规划师、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社区营造师和社区联手规划设计的社区规划师项目,获得了2018年全区社区规划师创意奖。在征求居民和驻区单位意见时不到1个月,收集到各种建议意见1.2万条(次),其中67条具有代表性的建议被吸收到规划设计方案。通过改建三街坊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420记忆馆、智慧治理中心,努力打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烟火味十足的特色街巷,提升社区业态,实现与万象城商圈、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东郊记忆等旅游文化地标区域的有机融合,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聚焦社区空间品质提升
成华社区规划工作提档升级
2018年以来,成华区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研究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全国首创“专群结合三级队伍体系;建立健全民意摸排、规划编制、项目评审三大机制,构建完整的工作链条;结合社区微更新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共建共享、竞技拉练等方式促进社区规划项目落地落实。
随着该项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成华正对全区社区规划师工作进行复盘和改进,不断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
——建立运行评估机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区和各街道社区规划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测评,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健全多元参与机制。优化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驻区企业商家、居民群众等力量参与社区规划渠道,探索前置型社区营造,进一步优化多元参与力量的组织化程序。
——优化保障激励机制。健全社区规划师和众创组人员进出机制和工作条件、待遇保障机制,畅通社区规划项目设计、评审、实施、落地、运营全链条。
此外,第二届成华区社区规划品质提升项目评审暨“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未来,成华区将持续聚焦环境提升建设美好家园、聚焦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品质、聚焦共建共治增进社区认同,呈现更多优秀的社区规划成果,努力建设更高品质、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生活社区。
正如范锐平书记所言:“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站在回应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完善智能治理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新技能,抢抓大运会办赛营城重大机遇,努力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