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巴突发泥石流 电力部门紧急保电

新浪四川
关注
2020年6月17日凌晨3点,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梅龙沟突发泥石流,阿娘寨村山体滑坡,阻断小金川河,形成了堰塞湖。造成35千伏半扇门变电站失电,2条10千伏线路停电,4507户供电中断。

让电通到最前端
“要想尽办法查明灾区线路现状,尽全力将电送至最前沿,这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应当践行的使命。”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紧急派出电力抢险队。
小金川河水位暴涨。抢险不冒险,但想要排查核实清楚线路工况,就只能深入灾区,到一线去。“我带队到一线去吧,把线路情况搞清楚,争取把电送出来。”党支部书记廖运康主动站出来。在下午13时39分,6名身穿救生衣、带着红蓝安全帽的电力员工向半扇门灾区进发。
驱车前往受灾一线,沿河而上,不时处河水掏空路基,仍还使劲拍打着河道两岸。车内便清晰的看到沿河架设的电力线路东倒西歪,受损严重。
“将故障区域隔离开,尽量保证多的地方能供上电。”半扇门供电所员工唐勇激动地向大家讲到。此时的天空乌云压顶,暴风雨近在咫尺,好似要将谁吞没一般。16时59分,陈立兵带着绝缘手套拿起操作杆轻轻拉动合闸开关,眨眼间狂风暴雨呼啸而来,仅仅两秒,全身已湿透。好在送电成功,恢复了岳扎、中路两乡19个行政村共88个台区,1987户供电。

点亮每一顶救灾帐篷
10千伏章乡线送电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接到丹巴县“6.17”抗洪抢险指挥部统一部署,在岳扎、半扇门两乡境内设置11个应急安置点,需要保障基本生活用电。
换件干衣裳,带上应急照明设备和工具,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团支部书记蔡沛炜冒着大雨,一行人直奔岳扎小学安置点。
在安置点,电力抢险人员挨着一个一个帐篷对临时线路各个接口进行检查,用绝缘胶布对接口再次包裹,消除村民雨天触电安全隐患。在蓝帐篷里,小朋友们不时和员工们嬉戏,小女孩率真地说道:“有了电,就亮了,就不那么害怕了。”一旁的玩伴儿抢了一句:“有了电我就可以玩平板电脑了。”通过近1个半小时的细心检查和照明线搭接,安置点的应急救灾帐篷全部通电,灯光在雨夜里显得格外明亮。
安置点的负责人张恩清向电力人员竖起大拇指:“电来的一瞬间,心都是暖暖的,电来了网络有了,夜里我们开展人员疏散、微信群相互通知村民也方便了很多。”
为了各个临时安置点基本生活用电能够得到保障,随时有人对应急发电机和照明设备进行维护,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还在安置点组建了供电服务点,24小时提供电力保障。
险情发生当日19时,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完成6个临时安置点应急照明架设工作。经过6月18日全天抢修,截止21时,包括全县陆续增加的共计18个安置点应急照明已全部接通。

翻山越岭排查现场,制定转供电方案
泥石流加上山体滑坡,阻断河道,造成国道G350线断道,半扇门镇境内多处道路被冲毁,成为孤岛,车辆无法驶入,这给电力排查核灾工作造成巨大困难。灾区线路现状如何,需要怎样恢复,上游半扇门镇和太平桥乡境内行政村用电如何保障?这些都是摆在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眼前亟待解决和搞清楚的事。
“我是党员,我去吧!翻山从沟壑的小路到半扇门镇乡政府,沿线我想办法核查清楚公司各级电网和设施设备的受损情况。”韩声寿非常笃定地向主要负责人说道。的确,没有人比韩声寿去再合适的了。韩声寿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桥乡一只碉人,在堰塞湖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便从山上赶回供电所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6月18日早上,提前半扇门供电所3名同事将韩声寿和一名作为向导的老乡送到车能到达的最前方,时间是早上的7点30分。目光全部聚焦在韩声寿身上,“一定注意安全,实在过不去就往回走,安全第一。”“手机没信号,只要卫星电话能使用,记得给大家报个平安。”“我们等你凯旋归来。”3名同事在韩声寿徒步翻山前细心的叮嘱和关心说道。韩声寿提着打尖食物,背上卫星电话后,回头和大家用战士的方式作别“保证完成任务!”
如果G350国道没有中断,从墨尔多山镇到半扇门镇,沿公路行走都有12公里,更不用说翻山越岭走小路。临近下午14点半,公司接到了韩声寿的电话:“我已平安到达半扇门镇政府。”

在得知韩声寿平安到达后,大家心里都放心了许多。韩声寿到达半扇门镇并没有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到达镇政府了解情况,并和来支援架设应急照明的国网四川电力阿坝供电公司小金县供电公司开展现场架设和调试工作,并积极对接将10千伏门太线负荷转供方案。
经过近7个小时翻山越岭,行走近16公里,每到一个制高点和关键位置,韩声寿都将现场情况做下清晰的记录。晚上的22点,韩声寿终于找到有信号和网络的地方,将灾区排查的全部视频影像资料传回了公司。韩声寿也用朋友圈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其实徒步翻越堰塞湖,我也怕,很害怕。如果真的没有一个人来干这件事,那在灾区线路受损和恢复供电的方案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为了家乡,我愿意当这个逆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