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平乐古镇打造竹文化博览小镇社区游线

新浪四川
关注平乐镇历史悠久,是古代重要的水陆要道和经商口岸。发达的商业不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些异地文化也汇集于此,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平乐古镇拥有“瓷胎竹编”“竹麻号子”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将带大家体验以非遗文化为线索的竹文化社区游线,领略平乐古镇的独特文化属性,开启一段研学之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传承人游伟在平乐古镇的竹编一条街上开了这家《中国竹编》的店铺,平日里,他都喜欢在这里编制瓷胎竹编,而每一个好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瓷胎竹编是平乐古镇独有的一项非遗技艺,它也是平乐古镇竹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游伟希望这里可以成为瓷胎竹编这项技艺的传承地。
据了解,瓷胎竹编的独有原材料就产自距离平乐古镇白沫江上游1公里处的川西竹海景区,景区山川俊朗,怪石突兀,碧波荡漾,景区内200万+负氧离子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拥有全国第一高的高空索桥——仙侣牧云桥、成都首座高空玻璃栈道、深谷栈道雾境竹林笼罩,水汽氤氲、薄雾缭绕,好似仙境一般。川西竹海景区还是不同年龄阶段户外攀岩爱好者的乐园,这里拥有中国首条铁道式攀登线路和数十条攀岩线路。景区外,社区为有序组织当地居民开展商业活动,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规划打造的游线集市,在成都市也是首创的第一个社区游线集市。
一声悠扬的号子声将刚刚还沉醉在川西竹海万顷波涛中的人们拉回到现实中,寻声而至,一座“百年古村落”跃然眼前——邛州园。该园集中展示了酿酒坊、榨油坊、造纸坊、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小桥流水,俨然就是川西文化生活场景的一个缩影。邛州园依托非遗文化开展各项传统文化体验,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汉服礼仪、礼射投壶、活字印刷、酿酒榨油、传统射艺体验等多种户外项目。

从天然的川西竹海万顷竹林,到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纸、瓷胎竹编等,再到凝聚着勤劳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竹麻号子”,竹文化串联起了平乐古镇的历史,支撑起了平乐人民的生活起居,竹,已经成了平乐的文化符号,深入到了平乐人民的骨髓深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平乐的典藏级的民宿守拙就隐身于卢沟竹海之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守拙的难得之处就是它的返璞归真,守拙以前是几个民居老宅所在,整个院子从设计到修建,主体结构均是顺山势,应水景不做刻意的改变,其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保留原址,门、窗及榫卯结构主体都来自民宿主从各处收罗来的民宅旧木。置身其中,少了现代酒店的绚丽与浮躁,却多了份意蕴与淡然。
平乐古镇利用自身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社区游线,加强社区发展治理的同时,以旅游产业为杠杆撬动整个平乐镇的全产业链发展,也是为平乐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打造的一条幸福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