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综合
关注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25项),我省川菜烹饪技艺、青城武术、彝族刺绣等14个项目入选,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此次入选的14个项目分布在9个市(州)和2个省属单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深化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14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主要流布在乡村或者脱贫地区,另有2个项目与这些地区紧密相连,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二是体现党对非遗保护关心关怀。唐昌布鞋,以及凉山州的凉山彝族刺绣、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均成功入选,传承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三是少数民族地区项目持续受到关注。藏棋、郎卡杰唐卡等4个项目为民族地区项目,至此,我省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75项。
四是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优势突出。川菜传统烹饪技艺作为川人文化创造力和巴蜀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大众实践、大众传承体现最为突出的非遗项目,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中唯一以全菜系进入名录的项目。此外,保宁醋酿造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在全川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

五是更加突出“非遗保护 成果共享”理念。青城武术、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藏棋等传统体育项目深受民众喜爱,李仲愚杵针疗法等传统医药在维护民众身心健康中作用日益突出,安仁板凳龙、旺苍端公戏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
六是地区项目取得新突破。广安市实现零的突破,产生首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都市3个项目入选,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突出。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10周年。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履约工作为重要抓手,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