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城事关注

江油市:巾帼英才 勇立潮头写春秋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李白故里江油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从未缺少巾帼力量的奉献。该市女性人才总量达到0.57万人,在全市人才总量中占比29.08%。其中,引进的女性高层次人才51人,硕士42人、本科9人,副高职称4人、技师3人;分布在医疗卫生部门35人、文旅行业3人、食品行业3人,工业企业9人,占比引进人才总量43.59%。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女性占比50.72%。她们勇立潮头写春秋,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鸿雁”南飞立枝头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一首《鸿雁》诉说着成长的故事。2018年8月,一只“鸿雁”辗转2951.2公里,远离故土,从东北的齐齐哈尔飞到了西南天府之国的诗仙故里,“立”在了长城特钢轧辊开发公司的枝头,她就是热处理及轧辊开发专业首席工程师——于瑞芝。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锻轧厂结合自身工装、技术等能力,将全力开发冷轧辊产品作为核心工程。在该领域有着28年丰富经验、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于瑞芝肩负起了工艺优化,降低成本,市场开发,探伤合格率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重担。

“我认为公司辊坯生产最大的质量问题就是白点,其次是辊坯碳化物网状和碳化物液析超标”。国庆收假第一天,轧辊开发攻关会正在锻造厂会议室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氩气保护系统,避免电极坯料浇铸过程中严重吸气和避免钢液二次氧化,炉口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辊坯退火出炉温度和正火时空冷后的入炉温度进行调整,降低P、S含量,确保电极坯料的纯洁度,保证辊坯产品质量。”于瑞芝的方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许。

“我们的辊坯产品质量没问题,但价格较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于瑞芝在无锡地区进行辊坯市场开发走访过程中,得到了这一信息。用户的需求就是目标,从无锡出差回来,她立即和攻关团队打起了降低辊坯生产成本的“主意”。控制成本要从炼钢源头抓起,通过炉前蹲点、分析,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后,她提出了电炉出钢时C含量增加下限控制,减少电炉冶炼出钢过程中合金烧损,提高合金所得率;取消稀土元素的加入;电极坯料退火采用去应力退火的方式;对电渣重熔渣系进行调整,提高熔化速率;辊坯用钢电渣锭退火方式进行改变;电渣锭加热和高温均质化时间改进;锻造变形过程工艺改进等“组合拳”,从而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付出终有回报。全方位思考、多举措实施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Cr5系列轧辊探伤合格率从2018年的40%提升至98.3%,创效额达到880万元左右。轧辊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与国内轧辊制造龙头宝钢轧辊公司、永昌轧辊公司等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先后完成了4个高端冷轧辊产品的首次生产试制,其中BH3高速钢轧辊为国内首次生产试制,目前已经第二批订货,YSH1半高速钢轧辊已经进入批量生产试制阶段,这些新产品的试制成功增强了攀长特在高端冷轧辊坯市场的竞争力。

于瑞芝还是一位优秀的导师,指导年轻的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试验计划,每周至少开展两次辊坯生产工艺学习,提问、答疑专题辅导,年轻技术员们对辊坯生产工艺全流程掌握能力迅速得以提升,培养出了一支“敢挑大梁、能挑大梁”的辊坯开发技术团队。

“党员先锋”引领创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郭景静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国能四川天明发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化学专业工程师,2016年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天明团队。她勇做“党员先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天明项目2×100万千瓦新建工程的建设和生产运营中,赢得“技术尖兵”、“专业主心骨”的赞誉。

她是“技术尖兵”,引导技术革新。在水务创新性管理实践中,她组织专业人员技术攻关,提出“一水多用、梯级利用”理念,建成全厂水系统监测体系,获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对全厂各种取水、用水、排水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对电厂的节能降耗、成本管控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她是“专业主心骨”,凝聚出敢打硬仗的团队。她致力于技术人员培训,结合工程进度开展厂家讲课、调试现场培训、就地操作等多种方式培训,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她将自己知学识无私奉献,按照“操作演练—找茬—调试”的思路,编制全厂化学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特有的再生操作监视记录本、维护操作说明。浅显易懂的规程,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宝书”。她经常与同事开展交流谈心、为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帮助。处处闪现的党员模范光辉,使大家空前团结,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让温柔散发出拯救的力量

癌症,在万千百姓的心中,大约等于死亡判决。它意味着难熬的治疗反应、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不可避免的终末期痛苦。李丹,是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专业引进人才,她用医术和爱心向癌症患者发出拯救的力量。

一位结肠癌晚期的老年女性病人性格古怪。住院后,唯一的女儿不得不放弃外地的工作回来照顾。来自母亲的折磨、照顾病人的劳累使患者女儿身心俱疲,非常不配合治疗。为了尽快让患者得到正规治疗,李丹与家属进行了沟通,认真听取家属讲述了她的压抑与痛苦,因为患者行末端回肠造瘘,饮食稍微不注意,就会腹泻,她每天除了要无数次给妈妈清理粪便,更换造瘘袋外,还要忍受妈妈无休止的抱怨、谩骂,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李丹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减缓了她的对抗心理。在仔细调阅患者影像资料、基因检查结果后,李丹告诉患者女儿,肿瘤虽然很大,但是还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如果按照标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来,还是有手术机会的,甚至可以做I期还纳,做了手术,你母亲和你的生活质量都会有很大提高,当然这个治疗过程是很痛苦的,治疗周期长,期间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我会一直陪着你们走下去,但是你们一定要配合。

听了李丹的话,患者女儿宽慰了很多,对治疗也充满了信心。在后面的治疗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都坚持了下去。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复查,肿瘤退缩很明显,患者女儿发来微信,家里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向李丹表达了感激之情。爱的温柔,不仅救治了一位患者,也拯救了一个家庭。

(图文来源:江油人社局)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