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三大实践行动”巧解为民题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冬至到、寒意浓,在达州市渠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县财政局干部杜双平正在给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换上新棉袄。“你们要注意身体,好好勤学,遇到困难就给阿姨打电话。”杜双平耐心叮嘱着每一个小朋友。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渠县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通过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服务桑梓万人回乡大调研大助力实践行动”“三访三服务实践行动”“城乡幸福美好工程三年实践行动”等“三大实践行动”,收集诉求、解决难题、办理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01 | 读懂民情民意
以掌握新局面、发现新情况、答好新课题为目标,渠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服务桑梓万人回乡大调研大助力实践行动”,全面引导渠县籍干部回到家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带着问题和使命,一大批干部回到家乡敲门入户—县医保局贾涛回到渠江街道石子岗社区,实地走访困难群众;县民政局干部宋泰和回到新市镇碾坊村,实地走访孤儿家庭、低保户家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付平恒回到土溪镇天府社区慰问生病群众……越来越多的渠县籍干部回到家乡、回馈桑梓。
据了解,自“乡村振兴服务桑梓万人回乡大调研大助力实践行动”开展以来,10560名渠县籍机关干部回到家乡,累计走访群众89771户,收集诉求43234条,提出8972条意见建议,帮助解决民生实事11420件。
“我们对收集的民生诉求、意见建议,按照部门职责、属地管理等原则,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汇总,有序推送、督促解决,切实让走访调研转变为发展实效。”县“三大办”负责人胡潇说道。

渠县经开区开展“三大实践行动”,推动服务升级、发展提速、企业增效。
02 | 答出为民初心
2023年11月1日,在渠县务工的成都市蒲江县居民李春和拿到了被私人老板拖欠的2.5万元工资,他激动地说:“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到哪里反映,也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好了,只要拨打接访领导电话,问题解决得又好又快。”
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在源头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渠县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理念,深入开展以党委(党组)书记大接访、支部书记大探访、党员大走访,党委(党组)书记为基层组织服务、基层组织为普通党员和群众服务、普通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体的“三访三服务实践行动”,切实将群众信访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个个信访问题,被下到基层的干部用心化解—针对金凤村7户村民信访反映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青龙镇党委书记周小飞到金凤村现场办公,与渠县博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安装自来水彻底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渠江街道张利强、张黎组织丁香苑小区业主,召开调解沟通协调座谈会,协调解决了低楼层业主信访加装电梯问题……
“自‘三访三服务实践行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通过‘接访、探访、走访’等方式,从源头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大大减轻了信访压力。”渠县信访局机关党委书记张家铭介绍说。
截至目前,全县党委(党组)书记采取每周集中接访日、重点问题包案下访制等方式,累计下沉一线接访1033人次,包案下访228次,解决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505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03 | 破除瓶颈壁垒
以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为突破口,聚焦地方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渠县推行“领导包面、专班包链、部门包点、承包员包企”四级包联服务机制,推动服务优化升级,助力企业发展提速增效。
渠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白永波统筹谋划推动、一线办公落实、强化要素集聚,推动四川锦诚电子有限公司仅用21天就建成投产,跑出服务企业加速度。
在一线办实事、到现场抓落实,是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更是渠县干部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的有效路径。县税务局王南走访了解到三汇镇白蜡社区果园雪梨销售难,立即动员单位职工、亲戚朋友帮忙销售雪梨8000余斤,销售额达4万余元;安北乡退休干部杨德渠回到曾经工作地安北乡南山村,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产业相对滞后等现状,拟发展种植中药材川芎,被选聘为渠县“乡村CEO”。
“‘四下基层’考量的是党性、验证的是初心。”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彪说,“渠县干部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让‘四下基层’的过程成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来源:渠县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