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合作打通阅读全渠道 附校西区图书馆“鹿鸣书屋”正式启用

综合
关注“双减”之下,中小学校该如何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素养?怎样将阅读课程落实做细?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以下简称附校西区)携手高新区文化馆、高新区图书馆共同打造校园图书馆“鹿鸣书屋”,开启文教融合的校馆合作新模式。


11月1日,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现场会暨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图书馆启动仪式举行。会上,附校西区重磅打造的图书馆“鹿鸣书屋”正式亮相,学校与高新区图书馆进行馆校合作,创新借阅机制,实现馆校书籍通借通还,为学生阅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


一套系统,两个基地,附校西区充分运用新建图书馆阅读场域和高新区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平台,形成了共建共享的阅读课堂,让孩子们“足不出校”就能借到高新区图书馆的书籍啦!
探索“文教融合”新模式
“鹿鸣书屋”校园图书馆亮点满满
除了校管共建,“鹿鸣书屋”还有许多亮点和不同。
据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萍在致辞中介绍,一般中小学的图书馆更像是一个“藏书库”,而附校西区的图书馆更为开放,让图书在校园里、楼道中随处可见,学生所到之处都能见到书、摸到书,随时可以读到书。

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萍致辞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一直是高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件法宝’。”李建萍谈到,她希望学校充分利用优雅开放的图书馆这一场景,积极探索“文教融合”的运行方式,开展更多的师生、家长、社区读书活动,在“鹿鸣书屋”辐射带动下,努力实现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

成都市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教育处处长致辞
将阅读课程研究做深、做细
附校西区构建“全人阅读”课程体系
据了解,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自建校以来就高度重视师生阅读,为营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发了相关的阅读课程。
在会上,附校西区校长彭昌奎介绍了学校的“全人阅读”课程体系,该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主题阅读,更强调将阅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力求达到“人人参与”、“全面发展”。

附校西区校长彭昌奎介绍“全人阅读”体系
据彭昌奎校长介绍,附校西区的“全人阅读”课程体系显著特征为“全覆盖”,包括“全学科”、“全人员”、“全时空”、“全领域”和“全过程”五个方面。
“我们以国家课程为基础,通过阅读进行知识的输入与深度理解,最终指向实践,形成知识的整合输出与迁移运用。”彭昌奎校长谈到,学校通过“指向全员的基础性阅读”和“指向个体的个性化阅读”两条路径,“过程浸润式阅读”“主题情景式阅读”“多元实践式阅读”和“全员引领式阅读”四大模块,构建起“全人阅读”体系,最终实现学校的“四向”育人目标。
接着,附校西区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精彩纷呈的阅读成果展示。





专家、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
多彩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
“阅读 悦心 约未来”,附校西区还以“鹿鸣书屋”图书馆启动仪式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相关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营造书香氛围。
上午,阅读沙龙活动在附校西区学术交流厅拉开帷幕,成都市名校长、教育教学专家、教科院领导、学生家长齐聚一堂,共话“阅读的力量”;下午,学校举行了成都市“文轩教育杯”小学生阅读素养大赛,分为学生讲故事、童话剧、即兴演讲三项比赛,以赛促研,倡导师生共读共研共成长。

阅读沙龙活动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为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成都高新区文化馆、高新区图书馆和附校西区的馆校合作举措也是成都教育文化事业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这不仅是书香校园迈出了向全民阅读的坚定步伐,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文教融合的大胆实践。”罗清红院长肯定了附校西区的阅读实践,“附校西区积极探索馆校合作路径,优化文教融合模式,总结经验成果,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周边,并以此为杠杆,推动学校迈步向前,撬动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总结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