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大学

被冠以"安稳"的师范要读吗?师范类院校详解密

新浪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现在志愿填报已经陆续结束,有的同学能够很幸运地稳入理想大学,但更多的同学却是不得不在分寸之间取舍,难免遭遇心不甘情不愿。

而在这其中,不甘不愿报考师范学校的学生可能更为突出——随便搜一搜网上的知乎、百度知道等问答平台就能看到诸如“为何大多数高中生报考时不愿报考师范专业”、“怎样说服父母不让我读师范?”等问题。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提问“我就想读师范做老师,可是总被别人误会我只图安稳怎么办?”,同学们的不甘不愿以及种种疑虑,除了与“灵魂工程师”的窘境、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等因素有关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师范大学、以及教师这份职业存在不少的误解。那到底要不要报考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新浪高校驾到栏目将为你一一解答。

Part1 全国都有哪些师范大学?

“师范”,最早见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在我国最早始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前身),而在这其中,师范大学堪称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平。

第一层次: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这六所就是我们常说的“部属师范”,在提前批招生的免费师范生正是出自这六所部属高校(现在已经不只这6所有师范生免费教育了,具体情况可查询相关高校招生章程)。

北京师范大学 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该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西南大学 该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位列国家“211工程”,入选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该校共有国家重点学科三个: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两个:生态学、果树学。

第二层次: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有两种情况:一种原来是中央部委属重点大学,后来国家办学体制调整时没有进入“211工程”行列,而被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另一种是各省市公布的省属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综合实力在该地区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并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强。

目前我国共有省属重点师范大学35所,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均位列“211工程”,除此之外,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均属于省(市)部共建的师范大学。这些学校中有些是完完全全的一本院校,有些则在部分省市还是二本招生。

第三层次:一般的师范类大学

以湖北为例,湖北省除了华中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外,还有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以及汉江师范学院,这些学校均是在第二批次招生(在有些省市是三本招生、且设有专科)。考生如果分数够不上以上两个层次的师范大学,可以考虑选择就读这些师范院校。此外,一些师范学校曾设立的分校也是分数偏低的考生可以选择的对象,例如湖北的汉口学院,该校的前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2011年更名为汉口学院。

Part2 读师范只能做老师?

正是因为“师范”二字古已有之、“声名在外”,从而使不少如今已经转型成综合型大学的师范高校仍然面临误会不断的尴尬境地。实际上,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已经实现了由单一的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师大招办主任虞立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只有14个招师范生,其他是非师范生。从师范本科生占比来看,目前我国2所属于“985”的师范大学和7所属于“211”的师范大学中,除东北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师范生占比达到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7.87%,其他几所均不到50%。

此外,师范类高校也并不只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优势学科,不少师范大学不仅设置了工学、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而且在这些学科上同样表现突出,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西南大学的水产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的公共管理等专业同样在全国名列前茅。

Part3 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既然并不是读师范就必须要做老师,那么这些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到底如何?

从就业率来看,师范大学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根据各大高校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大学2016年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是98.89%、93.87%、92.97%、98.03%、92.91%、94.05%。

从就业去向来看,总体而言,教育类行业仍然是占比最多的毕业生行业去向,普遍维持在60%左右。不过在师范类大学中,受学校的综合化程度以及学校特色的影响,有的师范类学校在其他行业中也输入了不少毕业生,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不含免费师范生)中,2016年就有24%的毕业生去往了信息技术行业、另有24%的去往了金融财务行业;又例如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建的西南大学,每年也会有部分学生去往农、林、牧、渔业。

图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Part4 读师范大学有什么优势?

虽说师范大学的就业去向是多样的,读师范并不一定就要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仍然是最为显著的,这也是为什么超过半数的师范大学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的原因。

1 免费师范生政策

之所以有部分同学不甘不愿最终却还是选择了师范大学,其中有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免费师范生政策。根据该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在提前批次录取,师范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领取生活费补助(4000/年);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除了6所部属师范大学外,有些省也会招收免费师范生,但不是每个省都有。

2 课程设置师范特色强

虽然正如前文所说,很多师范大学已经转向了综合型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丢掉了师范的底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师范大学的“老三门”,成为了师范大学相较于非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一大特色。例如同样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过是比非师范大学的同学多学了三门课程,但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却是等于上了加速道,无需花大量时间备考。

3“师范”仍是应聘老师的金字招牌

尽管并不是读师范就一定要成为老师,但若你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师范大学永远是最好的“园丁生产基地”。首先,除了前文提到的,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会带有师范特色,这些学校在校园文化上也是致力于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比方说“早操制度”、“周末晚点名”等,这些在师范类院校里鼎鼎有名的校园管理制度,先不论它是否合理,这些规定确实能在无形中有利于学生规范的养成,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能够“天然”具备教师素质。其次,社会上对于师范的误解反倒也成为了师范大学毕业生应聘教师的优势,可以说“师范”二字成为了除“医科”之外第二个专属于某一职业的大学金字招牌。最后,在毕业招聘时,师范类学校也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教育机构及教育类企业的入驻(公办除外,公办学校需要参加所在市区的统一考试)。

Part5 我到底要不要选择成为老师?

我们是为何选择了师范?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回答:因为爸妈说做老师工作稳定又轻松;因为免费师范生可以免学费;因为我是个文科生,报师范总比报理工强…当然,也有同学会说因为我想成为一名教师,可事实上真正能够这样回答的人并不多,而且对于刚刚高中毕业、对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还认识尚浅的同学们来说,还没进大学就“预定”某项职业,确实为时过早。那么我到底要不要报考师范大学?未来到底要不要成为一名教师呢?

“灵魂工程师”面临尴尬境地

做老师到底值不值?

在当今社会,教师这份职业可谓是面临冰火两重天境地之最。一方面,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尊重可以上溯至春秋孔子的“有教无类”,而时至今日,大家也都是极尽“蜡炬”、“春蚕”、“灵魂工程师”等赞誉之词来形容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却也常常被人们看作“没有前途的职业”,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都是“老师好啊,安稳,虽然没什么钱”、“实在不行就去考老师呗,起码稳定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师这份神圣而有着极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却成了“实在不行”的备用选择。确实,教师的工资不高、工作内容常规、上升机会小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但实际上,教师行业的这些不足却并不像传言中的那般夸张,比如薪资,教师的薪资确实不高,但折合各种福利待遇,大多数也还是保持在当地的正常薪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少人对从事教师行业并不看好的更大原因可能在于教师的地位、期望与实际境遇间的落差过大。而如果我们能够摘掉有色眼镜,仅仅以一份普通的职业来看待它,教师这份职业的不足在其他行业同样存在,所以说,从事一份工作,没有值不值得一说,而是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

子非教师 安知教师之乐?

职业之路还需再思考

若说在大学前我们对哪个职业最熟悉,那莫过于老师了。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同学并不看好做老师,认为做老师就是上上课、改改作业、训训学生,如此而已,工作枯燥无聊又没前途。可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了解教师这份职业吗?做老师真的只是这样吗?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很难达到“春蚕蜡炬”的境地,但是教师这份职业的最大魅力正是在于能够把自己所见过的所有灿烂的东西掏出来给学生看,并且看着他们成长成比我们出色得多的样子。这只是一份普通不过的职业,与所有过誉的赞美无关,很多人喜欢教师这份职业仅仅是因为一些再微小不过的欣喜。

因此,不要贸然给一份职业“判刑”,“子非教师,安知教师之乐?”。如果说你是不甘不愿才选择的师范,那在读大学期间,请给自己更多了解、体验教师的机会,而不要让如今的不甘愿蒙蔽了双眼。

有的人很抵触做老师,也有很多人却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因为自己的父母是老师、因为某一位老师一直是自己的榜样…所以希望成为老师。但是老师的工作实际上并不轻松,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老师。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做老师特别轻松,有三个月的假期、平时也基本不用加班,还不用面临失业的危险,但实际上即使是寒暑假老师们也得在家加班加点地完成备课和学习等各项任务。另外,老师虽然不一定要求需要能说会道,但是需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和耐心,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所以,即使是进了师范院校、成为了师范生,也并不一定就要成为老师,关于职业的选择务必要在真正有所了解后才做决定。

未来园丁养成记

想成为教师 大学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如今就业时专业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说同学们在思虑清楚的基础上决定不要做老师,即使是师范类毕业的,在寻找其他职业时也并不会受很大影响。因为在同等情况下,比起学校,用人单位更看重的还是是否符合所聘岗位的能力要求。

而如果说同学们期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从事10年教育工作,那在大学期间应该做哪些准备?

一方面,想要成为一名老师必须掌握好老师的一些基本技能。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某一科目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做好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例如普通话还有写字水平,虽然现在已经是多媒体教学,但是黑板板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另外,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个性内向,不适合做老师,其实老师需要的不是侃侃而谈而是循循善诱,内向的人往往能够有更好的情感感知能力,所以对于内向的同学来说,只是需要在大学期间多锻炼自己上台讲话的胆量。

另一方面,想要成为一名老师还需要经过各项考核。首先,同学们需要在大学期间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语文老师需要达到二级甲等、其他老师达到二级乙等;其次,大三开始同学们就能考教师资格证了,现在师范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都需要考教师资格证才能获得成为教师的资格。最后,想要成为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在大四期间则需要考取期望地区的教师编制,教师编制的招聘信息会在各个地区的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教师编制招聘对非师范生和师范生没有要求(也存在部分地区只要师范生),但是对本科所学专业及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考语文教师必须是语文相关专业毕业,而且某些大城市的重点学校会要求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另外,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考教师编制时也要求不同,应届生可以不用教学经历,而非应届则需要具备相关工作经历者才可报考。

私塾学堂、知识网红

成为教师并不只有一条道路

公办老师是成为教师最为传统、也是最为“有保障”的一条路,但是想要成为一名老师并不只有这一条路可走。除了各省市中小学外,各大教育培训机构也是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去处之一,虽然稳定性可能不如体制内教师,而且还没有寒暑假,但是薪资可观、自由度高。而且,现在不少曾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过的同学会跳槽出来自己单干或是创业,可以说教师这一行业是为数不多地可以一个人就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行业。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多,而且丝毫不吝啬,所以,只要老师的口碑打出去了,在家就能成立“私塾学堂”。

21世纪是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慕课(在线课程)、付费问答等的出现正是体现出了“知识就是金钱”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把教学搬上网络,成为“知识网红”将成为未来教育行业的一个新趋势,老师不再局限于教室的方寸之间,一位老师往往能同时面向上万的学生上课、坐拥成千上万的粉丝。所以说,在未来,师范生的就业前景将更为广阔,除了中小学外,互联网教育企业也将需要大量的教育类人才。

在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高考的魅力不在于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关于“我为什么选择师范”这个问题,同学们现在的回答里可能有太多的不甘不愿——“是因为父母”、“是因为这个分数能选的学校里,只有师范可能还强点”…那在四年的阴差阳错里,经历了大学所带给我们的成长和蜕变后,答案是否还是依然如此?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