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中学创新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浪四川
关注如今,孩子们在学校究竟上着怎么样的课?还是我们记忆中的课堂吗?近日小编走访了几个学校,去观察体验了各个学校的课堂,真正被震惊了。
丰富的活动课程,科学的教育模式,学校早已今非昔比,当我们还在盯着学校的中考重点率、高考一本率时,我们早已落后于时代了。
2016年成都各个学校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汇,不是新高考,而是“核心素养”,并且全成都的学校都在行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学校的课堂、教学早已不是我们以为的传统课堂。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几所名校基于核心素养所构建的创新课程体系,一定会让你震惊不已。
核心素养不是空谈的概念,学校早已开始落地
说道核心素养其实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或者是以为与学生综合素质一样,说了那么多年,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但是,这次全成都各校都行动起来了。今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算是给各校确立了核心素养的标准。

成都的各个学校其实早已开始落地实施了,小编就近日去的几所学校开始说起。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
在石室天府,小编观摩了4堂课,相当的震撼,不仅是对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对学生的高素质。石室天府的上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全程只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得出答案,出现的问题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进行改进。

由石室天府中学初中信息技术老师梅彪带来的STEM课程探究,仅课题的名字就让人充满好奇:“收集能量——纸发电机”。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纸发电机,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发现每次发电的电压都不相同。于是梅老师便提问学生如何探究影响电压不同的原因?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猜想,制定出实验方案。同学之间相互点评过后,再次改进设计方案,最终动手实施,验证自己的猜想。

STEM课程探究
甚至高中心理课主导的依旧是学生,石室天府心理老师孟泓沁在课堂上反“主”为“客”,让学生来帮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孟老师从当下人们对于“富二代”的不平衡心理着手,假设自己是一位校长,多年辛苦工作仍旧卖不起一辆跑车,心灰意冷想“跳楼”,请学生们来“拯救校长”。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回答,来让他们了解正确人生价值取向,金钱观念。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石室天府中学在校长唐宇的带领下,初步构建起了特色的生命三态“人生幸福”课程框架。当看到这个课程时,小编我是震惊的,学校从基础文化修养到探究深度复杂问题,由浅入深,真正是给学生们受用一生的教育。


根据此项课程设计,石室天府目前已经开设了50多门选修课,每周有两节固定的上课时间。课程内容也是不走寻常路,如“舌尖上的石室天府”这门课,是让学生们到食堂体验切菜、炒菜。木工课、缝纫课、开心农场种植课,这些生活技能都成了学生们热捧的特色课程。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对于七初,大家的评价无一例外是“高大上”,学校无论是从教学设施还是课程设置上,都透露出现代化、互联网教育的气质。学生全部采用ipad上课,交作业,学习知识,练习英语等等,你会第一次发现,原来平板除了玩游戏,还有这么多用处。

学校全年共有160多门校本选修课,包括厨艺课、财商课、生命急救、博物馆课程和都江堰课程等,还有如模拟联合国、学生电视台、天文社等20个学生社团。
为了配合这些课程,学校建设了金融实验室,3D打印教室、机器人实验室等等,如下图。

金融实验室

3D打印教室
小编围观了3D打印课,学生们用自己设计方案,通过电脑建模用3D打印机制作机器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进行改正。金融实验室里,则是显示实时的股票信息,同学们通过模拟货币进行股票投资交易,这些初中的学生手握百万指点江山,真切的让人感受到了这些课程激发了学生们无可限量的潜能。
“一切活动皆课程”这是七初校长李笑非说的,足见七初对于学生活动的重视,学生自主组织、排练晚会,校园表演活动丰富,除此以外课堂还延伸到了校外,前往法院、电视台、都江堰、博物馆等等实地参观学习,七初是真正敢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

参观电视台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科大实验其实早已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改革,2015年以来,科大实验基于美国“4C”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并实施《基于“4C+”核心素养的CZD生涯领航课程》(以下简称“CZD课程”)。

科大实验实践“CZD课程”有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STEM教育”和“PBL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是源自美国的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计划。PBL项目式学习指的则是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教育模式。科大实验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们在暑期进行项目式的自主学习。PBL项目学习理论看似复杂,但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却非常灵活自由,各类学习项目花样百出。

PBL示范课堂
包括去青海等偏远地区支教,到海外游学实践,暑期的各项实践活动。学校的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等也给予了学生广阔的空间,科大实验机器人对成立仅两年已两次斩获亚锦赛冠军,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编程、组装完成灵活自如的机器人。

科大实验机器人队或亚锦赛冠军
在课堂教育之中,重视对学生的引领,小编观摩了几堂课。一堂英语课竟然能够上哭全部的人,物理课、化学课非常注重实验、实践应用,由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一改传统的灌输式学习。

除了以上3所学校,小编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过核心素养改革之外,以下两所名校,在近日公布了自己的核心素养改革的初步成果,与发展方向。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嘉祥的核心素养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本月20日,学校再次召开研讨会,对于核心素养进行了落地研究。

公布了主要学科的细化的核心素养:

嘉祥投资200万建立了国内中学第一个成班级建制的VR教室,就是基于VR虚拟技术,体验“身临其境”的课堂,各科都研究开设了VR课程,通过身临其境的画面,帮助学生浸润式的学习知识。
嘉祥还构建了学生自创课程,2013-2016年,嘉祥初中、高中学生自创学期选修课程47门,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确定授课选题、上课内容,然后自主备课、自主讲课、自主摸索课堂调控技巧。

JXIA徒步远足是嘉祥-爱丁堡公爵国际奖课程的重要部分。该课程把课堂搬到了山野林间的大自然中,一般情况下学生4-7人一组,主要活动有:①每天负重徒步6-7小时;②搭建帐篷、取火做饭;③应急救援操练;④攀岩与速降;⑤篝火晚会或交流分享。
嘉祥还把课堂搬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相关的国际重点实验室,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为价值导向。
成都外国语学校
12月16日,成都外国语学校召开了27届教育教学研讨会,启动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据成外校长龚智发介绍,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已经开设了三类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也是课程主体,它承载了中学阶段学术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必须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目标;二类是个性课程,这类课程基于主体学科课程进行技能拓展,可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和兴趣特长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三类是创新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我们开设了3D打印课程、陶艺课、机器人、数理实验、财经素养、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太空城市设计,很多的竞赛类的课程就是这类课程。”
文章部分来源于学校官方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