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要闻

唯一的学校代表!西安路小学亮相第五届全国零废弃论坛 为成都环保发声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西安路小学作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受邀出席论坛并做交流发言,为论坛带去成都的声音。

12月7日,“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零废弃论坛在福州举行。此次论坛以“强制垃圾分类 资源再循环”为主题,与会嘉宾从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解读、城市生态建设、实践案例分享三大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交流与探讨。成都市西安路小学作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受邀出席此次论坛并做交流发言,为论坛带去了成都的声音。

同济大学杜欢政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庆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传斌等嘉宾分别对垃圾分类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刻解读,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方案角度出发,落脚于对城市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强制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细则》落地情况、循环经济发展等的分析,解读中央及各地层面垃圾分类整体政策和落地现状。

在垃圾分类案例分享中,成都西安路小学校长刘莉为全国各地垃圾分类减量实践者、福建省、市级有关领导分享了题为“迈向零废弃,过西小简约生活”的垃圾分类实践案例,讲解如何在学校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校长妈妈”刘莉:有一种生活叫“西小简约生活”

从1985年起,环保教育就在西安路小学开展起来了,并形成了“生态立美”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立简约之美”。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西安路小学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学校等殊荣。在专家引领下,西小逐步把环保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迁移到学校课程、教学等核心领域,丰富了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谈及西小式简约生活时,刘莉表示,从垃圾减量开始,迈向零废弃,是西小简约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师生、家长自身做起,我们做到‘西小五简约’:物质简约、生活简约、信息简约、表达简约和工作(学习)简约,倡导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世界的丰富。”

西小以“垃圾减量,迈向零废弃”为抓手,渗透环保理念、传授环保知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学会“节制生活”,也让师生家长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迈向零废弃,既丰富了学校“生态教育”的内涵,又让学校倡导的“简约生活方式”有了灵魂,“四态”特色课程有了支撑。西小“过简约生活,迈向零废弃”活动的开展,给全校师生植入了绿色的“芯”。

为什么西安路小学能成为第五届全国零废弃论坛唯一的学校代表?

30年,一个人,变的是姿容面貌,不变的是成长的赤诚初心;30年,一个家,变的是成员的诞生与加入,不变的是融融的天伦之乐;30年,一座城,变的是熙攘的街景楼宇,不变的是持续发展的脚步;30年,一所学校,踏实沉淀在环保教育中,变的是“生态立美”的惊喜升级,不变的是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西小人。

2017年,西安路小学仿佛开启了霸屏模式。“西小简约生活”成时尚,国内教育媒体竞相追逐。4月20日,《绿色金牛,你我同行》现场会在西小举办;7月份,学校垃圾减量课程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采访;8月份,《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西小的生态特色教育;这一年,省市媒体多次报道西小的生态教育成果。

另外,校长刘莉也进入到四川省环境教育专家库,被聘为成都市环境友好型学校评选专家组成员。刘校多次代表学校在全国、省级环保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宣传环保、践行环保。

垃圾分类,西小一直在坚持!

调研校园一天的垃圾数量及种类。学校环保社团和循乐队员的孩子们发现校园内常出现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这些垃圾与其它垃圾混置扔进了垃圾房,造成资源浪费。他们给循乐导师建议:调研校园一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评审学校的环境问题。于是,西小倾听孩子们的建议,坚持了下来。

循乐队员商讨班级生活垃圾减量方案和解决办法。在学校循乐导师的指导下,来自各班的循乐队员,分组将自己班上产生的所有垃圾写下来,逐一商讨解决办法。通过分析,确定在班级设置“可回收物桶”和“其它垃圾桶”,每个桶上都应该有配套的投放要求和管理规定。

班级垃圾分类箱的制作与赠送。循乐导师和循乐队员把平时学到的环保知识,用到垃圾分类箱的制作上,提议用结实的废旧纸箱制作“可回收箱”并送给各班,这些变废为宝的可回收箱,凝聚了循乐师生的辛勤劳动,将放置到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办公室。

垃圾分类,从西小人做起。早在2016年5月,学校就借力“成都根与芽”,在学校环保社团和循乐班级实施“垃圾分类”;同年11月正式启动全校性“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学校循乐督导员,为每个班级和教师办公室发放“资源回收筐”,每个周五各班将回收物品,进行称重记录后,送到学校资源回收站。

垃圾减量,西小一直在行动!

孩子们在校学做酵素,到家教会家长做酵素,用环保酵素救地球。2013年,家长们走进学校,大手拉小手,带着孩子们制作环保酵素。孩子们在校学会了做酵素,回到家小手牵大手,教会家长做酵素,环保的种子从学校播撒到家庭、社区。

学习堆肥,行走在零废弃的路上。西小有个“童辛苑”,是师生们快乐的种植园。2016年9月,学校邀请了社区志愿者教孩子们堆肥,孩子们把种植基地里的杂草拔掉,剪成小段待用,然后一层杂草,一层酵素一层土,装进学校修建的堆肥箱里。从此学校厨房里的菜叶、菜园里的杂草、枯萎的花朵、校园的落叶,都不再是垃圾,变成了“童辛苑”种植园的肥料。

迈向零废弃,向家庭、社区、国际延伸。西小一直秉承“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环保教育理念,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小手拉大手,影响家庭,辐射社区。另外,西小还与台湾、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国的生态学校,共同分享学校环保教育的经验,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

通过“垃圾分类”项目的开展,西小每个人都在参与垃圾分类,使得“垃圾分类”这一难题在学校成为可能并常态化。学校既成为了一个优良的迈向零废弃示范基地,又切实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同时还将回收的资源无偿资助学校贫困学生,让环保教育光辉下的人文关怀播撒开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