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三个人、三张图 代蕊华谈新时代下的教育变革与校长使命

新浪四川
关注
代蕊华讲座现场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认为。在教育中,不仅学生需要学习、老师需要学习,校长也需要学习。
11月30日,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30次学术年会在石室中学举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代蕊华做客现场,带来“教育变革与校长使命”的专题讲座,分析教育改革新形势,探讨教育发展方向。
“三本书”:在经济时代下要有教育理想
代蕊华教授在讲座中谈到了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6个方面:全球化、知识经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人的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他向校长们推荐了三本书,书中的观点和理论符合当下教育新形势,其中的“解决之道”有借鉴意义。
代蕊华教授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同时,教育也要有“乌托邦”,抛开功利的目的,更多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代蕊华讲座现场
“三个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与“学”
代蕊华教授通过介绍三位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谈到了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和对教育的理解。他认为,杜威理论中提出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与‘学’,更是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代蕊华教授说,过去我们教育出现的问题,新时代在逐渐调整。
“三张图”:名校校长更应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
学校究竟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教育新形势对校长提出了哪些要求?代蕊华教授展示了三张图片,谈到了在新时期下教育的变革,成长为教育家的名校校长应具备4个“有”: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
代蕊华教授具体地阐述了4个“有”的含义,他认为,在新时代下的校长首先要有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其次要有正确的思想,并且成为思想的实践者;接着要有能力,强调校长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的好学校是校长离开之后,这个学校依然是好学校”;还有有作为,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全面”、“多元”的发展。

代蕊华与校长们沟通交流
问道教育改革之路:在“变”中坚持“不变”
讲座后,代蕊华教授和校长们进行了交流。石室中学校长田间问:“在教育变革中有许多“变”和“不变”,校长们到底应该坚持哪些?”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提问交流
代蕊华教授也谈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教育政策怎么“变”,“育人”的初衷是不变的。教育为培养人服务,除了使人适应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人的个性化特点。“方案在变,但原则不变。”代蕊华教授说,校长们应该适应“变”,而坚持“不变”。
新浪四川教育频道 图、文/陈子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