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别人的16岁!四川少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14年高考,当时就读于成都高新实验中学的陈勇豪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大学报到当天,“13岁少年读大学”的新闻瞬时刷屏媒体圈。4年后,这位少年又在教育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以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录取,是今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14年高考,当时就读于成都高新实验中学的陈勇豪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大学报到当天,“13岁少年读大学”的新闻瞬时刷屏媒体圈。4年后,这位少年又在教育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以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录取,是今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13岁读大学“走红” 16岁放弃保研考上清华研究生

4年前,当陈勇豪出现在东南大学的新生报到处时,南京的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位年仅13岁的川娃子,“成都13岁少年南京读大学”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传播。

在2014年高考中,陈勇豪以超过一本线的高考成绩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就读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此之前,他一共经历了2次跳级——一次是从小学3年级跳到6年级,一次是从小学6年级跳到高一,这样自带“神童滤镜”的求学经历,让他很难不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

4年后,陈勇豪的“传奇”仍在继续——他放弃了东南大学的保研,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培养孩子的关键在于点燃他内心的动力,有了积极性,自主学习自然水到渠成。”谈到对陈勇豪的培养,父亲陈茂斌坦言并无多少特殊之处,“当初两次跳级,也是根据他自身的成长情况决定的。”

儿子不是天才 父母是他的“军师”和“伙伴”

小学读了4年,高中读了2年,没有读初中,13岁读大学,16岁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难免让人联想到 “天才”“神童”,但陈爸爸却坦言儿子陈勇豪“并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他只是学习习惯比较好。”

“该学习的时候雷打不动,该耍的时候就要耍出水平!”这是陈爸爸在分享陈勇豪的学习经验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平常在家里学习每隔45分钟就要‘课间休息’10分钟,大学期间也参加了不少竞赛和活动,”在陈爸爸看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其建立起丰富的精神世界,“他自然愿意去学,也能够学得更快乐。”

“好习惯都要有意识的培养,一是时间管理,特别是作息时间要规律;二是要做好复习和预习;三是要有意提高思维速度,想得快、做得快。”谈起陈勇豪的学习经验分享,陈爸爸总结了这三点,同时他也特别提到,“家长是孩子的‘军师’和‘伙伴’,而不是‘领导’,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让他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父亲携锦旗回母校致谢 校长有心“请家长”

4月8日上午,陈茂斌来到高新实验中学,不仅带来了儿子陈勇豪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好消息,更亲手将一面书有“因材施教 培育英才”的锦旗送到校长潘先根的手中,感谢学校在高中阶段对儿子的培养,“在高新实验中学的学习,给足了他发展后劲,感谢潘校长,感谢曾涛班主任,感谢学校的‘成功课堂’!”

2011年,11岁的陈勇豪插班进入成都高新实验中学高一就读,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给校长潘先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全班43名同学,他是最小的一个,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初中生娃娃。”听到陈勇豪的父亲要到学校当面致谢,这位有心的校长赶紧通知了家长们来现场向陈爸爸取经,并专门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请陈爸爸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学习经验分享课。

“学生成才,学校重要,家庭教育和个人的努力更重要!” 在和陈爸爸以及现场家长的交谈过程中,潘先根校长讲到,“分数和成绩固然重要,但获取分数和成绩的途径才更值得去探寻。”他认为陈勇豪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一个缩影,“提高兴趣和积极性,制定合理目标,挖掘闪光点,我们希望更多家长能像陈爸爸这样,去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之火!”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