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读书日将至 实外五龙山校区给教师们一份阅读“大礼包”

新浪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还有一周,就将迎来世界读书日。通常,在读书日当天,各学校都会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甚至有的学校把整个四月设定为阅读月。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与阅读息息相关,阅读的经历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因此,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或常态,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也应该热爱并喜欢阅读,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的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从今年四月开始,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启动了一项筹备已久的活动——教师读书会。今后,全校教师每个月都将自行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一起分享、探讨,一同进步、成长。

据了解,学校从去年正式招生后,这个活动便被提上了日程。学校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推动课程改革进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引导教师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亲密和谐、努力学习的氛围;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

因为共同的爱好,教师们汇聚成一个个“读书圈”

顾名思义,所谓读书会活动,书籍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私人时间较少的教师群体。基于此,学校确定了包含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8个类别的阅读范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书籍,然后各类别根据报名人数进行分组,如此,有着共同爱好的教师们便形成了一个个“读书圈”。

按照统一规则,每一个小组成员每一个月读同一本书,除了定期根据不同主题开展线下研讨、交流外,大家随时都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线上平台发表读书感悟,并进行实时讨论。

在学校看来,读书不是一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形式,而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为真正实现“读有所感,研有所获”,每个小组都会征集牵头人,设立主持人、导读人和记录人员的角色。这样一来,讨论过程中有引导、有话题、有总结,进而保证了研读的质量。

把书漂起来,让更多教师受益,构建家校共育良好局面

一个月阅读完一本书,开展几次对应主题的研讨,活动并未就此终止。

就读书会活动而言,成果展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们在阅读时可以直接在书上勾画、批注,书目传看过程中不仅可以阅读原书目,也可以看到其他教师的理解和感悟。“读书强调日常与坚持,读书笔记不是临展示前的编造,而是日常阅读中真实的理解与反思。”教师读书会主要策划者罗诗瑶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们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刻,受益更多。

据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主任代亮介绍,由教师们看过、上面布满旁批的书籍接下来会统一放在读书馆的一角,供其他教师浏览、借阅,在全校范围内漂流起来。“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也是校史建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除了阅读时的旁批,展示的内容还包括平时线上线下的精彩发言。代亮说,教师们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用语音的方式进行传播,影响面还扩大到了学生和家长群体,这有助于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教师阅读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早出晚归,是教师群体工作的真实写照,挤出时间静下心来看看书,在教师们看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此,曾有教师抱怨称:教师根本没有时间看书?也静不下心来看书?看书对自己的教学意义不大?

对此罗诗瑶认为,当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之后,时间就不会成为问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潜移默化积累自己的素养,促进个人的专业化发展。“从入校实习以来,就已经习惯了一个月阅读一本书的节奏,一般会利用早上起床后和下午小教研的零碎时间看书。”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随时随处可见他们阅读的场景,“每日一语”已成为大家的“必修课”。

据了解,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都会给他们推荐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引导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提早学习学校的文化,融入到其中。

(以上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文/新浪四川 韦章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