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把“爱”植入心中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4.1班开展“小种植”活动

新浪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开学初,龙泉驿区实验小学4.1班延续学校“科技活动月”的“小种植活动”,结合学校和家庭,拓展学生的“种植园”,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观察力、耐心和爱心,种植的是植物,植入心里的却是慢慢的爱。

教师手记:

我们全班57个同学,57个家庭参与到了这次种植活动中。同学们从播种开始,在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管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孩子的观察力得以提高,为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体验照料植物的酸甜苦辣,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责任心和爱心。

(一)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

本次种植活动中,学生像呵护什么宝贝似的照顾植物,下雨了,他们担心水分过多不利花儿的成长;浇水时,他们担心自己的浇水过多或过少,总是小心翼翼,边浇水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样浇水够吗?孩子用他稚嫩的心灵真切地在关注植物的成长,关爱这些幼小的生命。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花儿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花苗的叶子被虫子吃了,有时个别花苗长得慢,有时花苗被破坏了?学生看着花儿的成长,懂得植物成长的不容易,懂得生命的珍贵。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 ”  

学生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的“爱心种植”活动,一学生家长满意地说:“小孩拿着种子很开心,这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会让同学们由此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疑对同学们健康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种花的过程中,花儿也会教育孩子。种花不仅可以让孩子懂得,植物就像人一样,也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成长,才能保持健康。照料植物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的问题:鸡冠花的花苞一长出来就是红色的吗?启悦发现牵牛花的叶子上有的虫卵是什么?刘悦欣的疑问:家里种的凤仙花的茎为什么比学校种的粗?育种后第二代种子能发芽吗?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极高的探究的热情,让他们沉浸于种子萌芽、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等大自然的神奇之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总之,“爱心种植园”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种植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种植中提高观察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管理能力,在种植活动中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在种植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