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四川)2018迎新送新暨同创谷人才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综合
关注7月28日,由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主办、同济大学·成都同创谷协办的同心同行,筑梦未来——2018迎新送新暨同创谷人才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活动在中国青城隆重举行。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原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吕友清,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上海校友会会长董琦,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四川省校地合作办主任刘孝宝,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王勇,昭通市人民政府驻成都招商联络处代表,同济大学相关部门和学院代表,部分校地合作区、市、县委代表,部分地区校友会代表,四川校友会会员单位代表,15所教改中学代表以及同济大学2018级新生代表、2018届毕业回川新校友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
三场座谈会紧密开展
7月28日上午,同济大学领导分别与四川校友会会员单位代表、地区校友会代表及各教改中学代表进行了座谈。
第一场座谈会,20余家四川校友会会员单位代表参会。针对四川校友会雷志彬会长关于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组织一批会员单位的背景、合作方式以及会员单位权益的介绍,各会员单位代表给予了积极回应。中铁二院副总经理李生权对四川校友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希望四川校友会更好地发挥会员单位与同济大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作用。华润置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区域总经理吴秉琪介绍了同济校友在华润置地的发展情况,认为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性,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相信四川校友会未来将服务好同济大学,服务好四川。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四昌在发言中指出,希望四川校友会发掘更多在川工作的同济校友,更好地凝聚校友力量、整合资源,助推校友发展以及各校友单位之间的合作。

四川校友会会员单位座谈会
第二场座谈会,交通、上海、北京、广州、西安、重庆、长沙、贵州和云南等地区和行业的校友会代表参会。雷志彬会长首先介绍了举办本次座谈会的初衷源于“校友会的资源涉及到全球120余个校友会,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准备在整合地区和行业校友会甚至全球校友资源方面做一些尝试。”各地区校友会代表也认为这个设想很有意义,希望四川校友会能牵头发起,各地区校友会将积极支持。上海校友会会长董琦指出,“四川校友会积极推动川籍学子回川工作,对接企业和在校学生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帮助企业做好人才的提前储备和培养,为其他地区校友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听取前两场座谈会后总结了三点感受:一、同济的校友非常淳朴,对学校的感情也是一往情深,时刻关心着母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二、企业对同济大学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这将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企业在用人方面反馈的信息是最准确、最现实的,学校也要相应地反思关于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问题,处理好培养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专才和通才之间的关系,将才和帅才之间的关系,希望同济将来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帅才、通才,在质量上更拔高,尤其更加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冯身洪副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方面建议:(一)关于人才招聘。企业要注重宣传,做好相关政策、措施的宣讲;(二)关于校企合作。一是同济的教授、同济的科研成果可以给到企业技术支持;二是校友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上下游配套的校友企业也可以对接;三是学校可以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校友企业的管理人才可到同济深造,优秀的企业家、专业经验丰富的校友可以到学校举办讲座;同济的教授、老师也可以直接送到企业,更多地参与实践。(三)关于校友会的发展。一是四川校友会配合学校的招生工作值得借鉴,尤其筑梦导师的安排,利于对学生增进了解和心理疏导,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各地校友会都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校友会。二是校友会要联络好各个方面的感情,比如今天的迎新送新活动,就有利于把刚入校和离校初期的校友们迅速联系起来。三是校友会要构建学校和地方之间的桥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扩大校友的参与面,为校友、校友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搭建平台。”

上海校友会董琦会长发言
第三场座谈会,15所教改中学代表参会。参会嘉宾一致肯定了2018年高校专项“筑梦计划”招生成果,感谢同济大学实施“筑梦计划”,在当前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为农村中学生上名校创造了更多机会。会上,教改中学代表建议加强“教授进中学”“暑期夏令营”这类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并按照各中学实际情况安排讲座内容、组织形式,更有效地激发中学生求知、探索的潜能。四川校友会代表提出,四川校友会近年来有组织的积极配合同济大学四川招生组“教授进中学”活动,得到了中学、当地政府的广泛好评,并感谢四川招生组及同济教授们为此辛勤的付出和不懈努力,希望能让这项影响深远的活动常态化,为四川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更大贡献。省教育考试院冉启银副院长专程赶到活动现场,与冯身洪副书记等学校老师就四川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了热情交流。
冯身洪副书记感谢各教改中学对同济大学的认可和支持。他强调,同济大学永远不会忘记“同大迁川”这段历史,同济大学在川招生人数仅次于上海,今年在川招生质和量都有显著提升,说明同济大学在四川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可。关于同济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他指出,同济大学的教育是综合性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未来同济人才培养的重点,这样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工作。

教改中学校长座谈会
重温乡情 深切寄语
同济大学领导寄语新老川籍学子
7月28日下午,在迎新送新活动大会现场,同济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会长雷志彬代表四川校友会对大家不辞辛苦与会表示衷心感谢和热情的欢迎。

雷志彬会长致欢迎词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教授发言时忆起“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带大家重温了同济与李庄厚重而质朴的“故乡”情缘。他强调,同济大学每年新招收学生高考成绩排名基本在全国前十名,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社会对同济的高度认可,广大学生、家长对同济大学的高度认可。一方面,这与国家各个方面对学校的投入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要特别感谢在座的校友,正是因为我们有一批杰出的校友,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为所在的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友的业绩、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成绩。最后,他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同济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希望同济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

冯身洪副书记致辞
“新一代同济才俊,满载梦想,投入四川的怀抱,又一批‘川娃儿’、‘川妹儿’,满怀憧憬,即将步入同济的课堂。” 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带来《致2018级四川籍同济新生、新校友的一封信》,他用“一艘龙船”“一众精英”和“一曲高歌”畅叙心声,饱含深情地谈到了同济的“昨日”与“今朝”,唤起学子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向往,“四川是我们的家园,同济是我们的港湾。”李兴华院长也寄希望于同济川籍新老校友们,“用知识、能力、思想和境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引领未来。”

李兴华院长朗读《致2018级四川籍同济新生、新校友的一封信》
圆梦同济 不负芳华
川籍新生、毕业生畅谈未来
“很幸运与大家同为‘同济人’,祝我们都能‘活在日子的中央’……”,2018级同济大学川籍新生代表——成都树德中学考入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的新生彭睿思的发言赢得在座嘉宾的阵阵掌声,这是大家对于她独立思考的鼓励,她从“我现在身在何处?我将要去往何处?作为一个同济人,我能做出怎样的事业?我能达到怎样的高度?”的思考,进而呼吁新生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秉承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信念,“去不忘初心,去不改坚持,去勇于闯荡,去敢于跌撞。”

2018级工科试验班新生彭睿思发言
在同济学习7年的川籍博士杨浩林真诚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结合自己在同济大学的学习经历,向师弟师妹们真诚分享在同济的生活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希望即将前往同济学习的师弟师妹们,能够充分利用好母校提供的学习和科研资源,在有限的学生时光里做出无限的成绩。最后,杨博士表达出内心的呼唤,“汶川地震促使我学习桥梁抗震专业,如今我也如愿回到家乡,将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2018年毕业回川就业校友代表、川籍博士生杨浩林发言
搭建平台 筑梦未来
在校友们的见证下,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原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吕友清,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上海校友会会长董琦,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四川省校地合作办主任刘孝宝,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王勇,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等共同为15所教改中学颁发了“同济奖学金”,并为17名筑梦导师和40名“筑梦大使”中的7名代表颁发了聘书。

颁发2018“同济奖学金”

颁发“筑梦导师”聘书

颁发“筑梦大使”聘书
活动中也隆重举行了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会员单位授牌仪式和同创谷人才协同创新中心的启动仪式。

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会员单位授牌仪式

启动同创谷人才协同创新中心
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王勇、龙泉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凌在活动中分别介绍了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才政策。

王勇副处长介绍成都市人才政策

晏凌副部长介绍龙泉驿区人才政策
此外,云南省昭通市驻成都招商办事处主任李艳宣读了昭通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郭大进校友写给大会的贺信,云南农垦昭通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翼对昭通苹果进行了现场推介。

李艳主任宣读贺信

王翼董事长推介昭通苹果

四川省同济大学校友会合唱团演出

冯身洪副书记、雷志彬会长与新、老校友合影

参会嘉宾集体大合影
活动精彩花絮

冯身洪副书记参观校史展

冯身洪副书记专门看望老校友并与老校友们亲切交谈

昭通糖心苹果体验

老校友们开心参加活动

志愿者累并快乐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