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重视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来了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四川大学发布并启动了“创新2035”五个先导计划,以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及时对接国家重大计划和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产生一批“从0 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所大学、特别还是一所西部地区的大学有这样的眼光、格局和胸怀,让人佩服。这一发布也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推进原始创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们惊喜地看到,四川大学不仅启动了“创新2035”先导计划,在重视原始创新方面还放出了“大招”——聘请了多位院士和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作为先导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刚过去的2020年,四川大学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着力优化“方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科技创新链,实施《理工科发展计划相关实施方案》《文科讲席教授引进暂行办法》等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学科交叉、布局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

2020年这所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大步进展,全年学校科研总经费突破30亿元、达到30.8亿元,其中人文社科科研经费首次超过2亿元。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6项,直接经费3.2亿元,集中受理期获准项目数与经费排名全国第9。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牵头3项。牵头获2019年度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5项,列全国高校第4。牵头获四川省科技奖一等奖11项。今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一、二等奖共22项,列全国第9。生物治疗国重室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临床实验,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表。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不断产生,《中国道教通史》等标志性著作正式出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在关键领域不被“卡脖子”、掌握主动权,才能建立不受制于人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而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信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必将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