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还能这样玩?成都二十中“大同典雅课程”太精彩

综合
关注为积极推进学校“典雅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成都二十中“大同典雅课程”系列展示活动已圆满结束。各位教师认真准备,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给大家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四雅”课堂。








01
高雅课程—书法

《点画之美•源自笔端——大同翰墨书香之硬笔书法基础》杨关键
书法,不是简简单单的写字,其中蕴含的文化源远流长。4月27日下午第四节,在高中部实验楼五楼书法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跟随教师杨关键书写汉字,传承文化。首先,杨老师从书法与生活、书法与艺术等角度,带领学生们认识书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杨老师讲到我国书法字体大致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五大类,每一类书体都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和用笔特性。同时,杨老师还讲到书写的姿势、执笔的方法以及临摹的注意事项。

随后,杨老师亲自示范,带着学生们一起跟着字帖临摹,讲解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写法。在掌握了书法的技巧和方法之后,学生们也积极尝试,认真书写。书法课结束后,学生们表示写好汉字不易,以后一定会多加练习。


02
创雅课程—生涯规划

《时间头号玩家——玩转时间四象限》付玉
4月27日,学校教师付玉为师生带来了生涯规划课程系列之《时间头号玩家——玩转时间四象限》展示课,区内部分高中学校,市生涯规划专委会成员和生涯规划教师到现场观摩。

首先,付老师从“度量人生”视频《A4纸看人生》导入课堂,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命短暂和时间的紧迫感。
随后,付老师通过时间陷阱、时间管理象限、时间管理N字法则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同学生共同探讨时间管理四分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跟随着老师的引导,结合高中学习的重要任务,在认识上从模糊到清晰,达成“优先第一象限,投资第二象限,走出第三象限,合理拒绝第四象限”的共识。

最后,付老师巧设提问,引导学生以关键目标为导向,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时间管理上的困惑,使生活更加有条理,学习更加有效率,做时间的主人。
03
仪雅课程—主题班会

《“典”亮生活 与法同行》杨笑含
5月12日下午第三节,在高中部一楼阶梯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跟随教师杨笑含进行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本节法治班会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精选“jin、小、亲、实”的案例为载体,以《民法典》为切入点,通过学习民法典、感悟民法典和践行民法典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课前,杨老师通过问卷精准掌握学情,根据现实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课中,杨老师引导学生参照《民法典》再次解读问卷,实现深挖素材,一材多用的目的。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视频学习、分享学习、角色模拟、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同时,杨老师通过精准设问和巧妙追问,实现课堂及时生成,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思辨能力在深度参与中得到培养。

04
高雅课程—劳动教育

《劳动之美——劳动技能培训》程志均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5月14日下午第二节,在高一七班教室里,教师程志均正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劳动之前的必修课。

首先,程老师细致地介绍了本次进行劳动教育的时间、地点以及分区分组安排。同时,程老师还进一步就如何进行更高效的劳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建议,也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劳动结束后需要提交的资料。

程老师强调,劳动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与生活的关系天然密切,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将劳动融入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05
高雅课程—版画创作

《大同•印记》姚娟、顾娜
5月14日,美术组教师顾娜、姚娟共同为师生带来了《大同•印记》——大同版画工作坊印章体验活动课。此次展示为美术课程与大同版画工作坊融合的大胆尝试,集常态化展览、学习、体验、创作与一体,通过浸润式、互动式的艺术体验,形成以课堂为基础,工作坊为载体,不断拓展学习宽度、深度、广度的美育课程。

此次展示由沉浸式体验和课堂知识探究两部分构成,分别由两位美术老师承担相应部分。

首先,顾娜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大同手绘校园作品展,初探印章的意义。姚娟老师将二维码和印章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索印章的功能,通过一系列古今名人对印章的使用,让学生更加熟悉印章的前世今生。学生通过任务pk,了解印章的分类、审美特征以及印章的章法。


掌握印章的基本知识之后,顾娜老师展示橡皮章的印制方法,学生参与实践,体会印章的印制方法和雕刻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印章完成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与大同的故事,用印章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学生的“大同。印记”作品完成后将装裱挂于校园内,装饰美化校园,更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从而更加热爱艺术,热爱学校,幸福生活。



06
高雅课程—音乐

《中华小四弦之提高课程<成都>》邓冉
在初中部三楼录播教室里,一曲悠扬的《成都》缓缓飘出,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在拨弄着一种别致的乐器——鸣鸠琴(原中华小四弦),他们都是鸣鸠琴社团的成员。在教师邓冉的指导下,孩子们回顾弹唱过的古诗词歌曲、特色民歌、经典红歌,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指法和品位。


在熟练之后,学生们尝试用小四弦弹唱民谣《成都》完整歌曲。他们由青涩到熟练,由拘谨到自如。在其他小乐器加入后,音乐形式更为多样,弹奏效果更为饱满,再加上学生们优美婉转的浅吟低唱,一曲直击人心的《成都》在“低眉信手续续弹”中应运而生。

07
博雅课程—美食与地理

《美食与地理之甜蜜的旅程》万晓琴
在初中部四楼报告厅里,学生们正在跟随教师万晓琴开启一段甜蜜的旅程。万老师创造性地将世界地理与成都糖画巧妙结合,以“蔗糖”为媒介带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成都。

“你知道糖画中的糖是由哪些糖组成的吗?”一个简单的问题将学生深深吸引,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万老师充分把握教育契机,顺势引导学生了解蔗糖的生活习性,并摊开世界地图,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找寻蔗糖的踪影,潜移默化中便掌握了世界气候类型。

最后,在万老师翻飞舞动的糖画表演的鼓励下,学生热情高涨,亲自用古老的材料创造新时代的味道。

每堂展示课均体现了成都二十中课堂阵地由教室走向校园,由校园走向社区、走向自然和社会的教学理念,发挥了课程在开拓学生心智,启发学生创造力并培养学生个性中的核心作用,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