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上海宏文落地成都!资方背景“硬核” 上海教育风云校长掌舵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年升学季,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发现,“成都孔裔(英美)国际公学”(简称“孔裔公学”)已不复存在,原址摇身一变,成了“宏文学校成都校区”(简称“宏文学校”)。宏文学校,都有什么来历?学校究竟怎样?引得许多家长关注。

9月13日,上海宏文学校成都校区品牌发布会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召开,官宣其全新启航。这不仅是一场品牌发布会,更是一场以“共话疫情时代教育改革,同创发展机遇蜀育未来”为主题的高端教育论坛,也是宏文学校落地成都,给家长们第一封答卷。

远东宏信实力护航

上海教育界风云校长亲手掌舵

在此次发布会中,不得不提及宏文学校背后具有背景的资方——远东宏信。作为一家横跨金融和产业的综合集团,多年来引领行业发展,已进入《财富》中国500强、《福布斯》全球2000强。

宏文学校无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其背后是比肩国际顶尖水准的教学品质以及拥有丰富国际课程教学经验的精英团队。而在未来,宏文学校将扎根中国文化,做好中西课程融合,落地精英培养模式,努力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学校。

发布会中,宏文学校管理团队的亮相也足以让人“惊艳”。上海教育界风云人物任国芳担任学校总校长,她曾任上海元老级国际学校——平和双语学校的校长,拥有十几年的双语学校管理经验。她一手打造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理念,创建了独特的九年国际学生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更促成了平和学校成为上海首家民办IB课程学校。

此外,还有被业内称为“常春藤校长”,拥有几十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的Jonathan担任成都校区校长,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沙利文担任顾问专家。

齐聚中外教育专家

共话国内教育改革新政

随着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引入,大量融合中西优势的国际化学校逐渐出现在家长眼前,让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有了更多选择。但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面临了更多的选择上的困惑和思考。在此次论坛中,5位来自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育人模式、教育革新、中西课程融合、家长择校、课程落地等方面,展开了全球对话。

今年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形势下,家长们如何为孩子规划未来?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接触国际教育比较合适?哪一类国际化学校又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能够很好的与孩子未来规划契合……在此次论坛中,家长们能够找到一些具体的答案和启发。

宏文学校总校长 任国芳

“后疫情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

作为上海国际教育的领军人物,任国芳在数十年的国际教育职业生涯中,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之路。任国芳指出:“现在的学业,不再是唯升学、唯分数,而是通过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育人模式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使中国的教育者和家庭思考未来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但无论政策和环境如何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思维、选择和健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建立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会选择和扬弃,并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为共识。

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发展,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很多家庭也看到了这种趋势。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培养通常有较强的规划性和前瞻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现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

“未来教育方向要真正地指引人心 而非功利性”

江浙沿海一带作为我国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教育革新也是走在前沿,一直在不断的对教育体系进行探索。孩子的“素养”培养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部分,教学方式也逐渐从“知识为本”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指出,“素养”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一种尝试性定义,就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变。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是要做到真正的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读书。

宏文学校青岛校区校长 张洁

“面对教育改革,家长应该如何抉择?”

面对教育改革,不仅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家长也需要重新思考和抉择。家长也需要懂得不同的教育选择,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那么,家长在教育改革中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梳理家庭教育理念?应该帮助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宏文学校张洁校长,不仅曾是被誉为“美国最佳公里高中”的史岱文森高中的首位华裔校长,同时她也是一位将儿子成功送入哈佛大学的母亲。此次,她不再是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而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共享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会。

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沙利文

“中西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西课程的融合不仅是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一直在研究的方向,与之同时优质的中国课程也被引入其他国家与其本国课程进行融合,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如何让用正确的方式让中西课程进行融合,得到一个质的平衡呢?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曾任职 7年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剑桥大学留学基金会总裁的沙利文先生,身在英国通过视频连线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分享,分别从课程规模设置、对标学业进度、课程实施连贯性等方面,现场讲解如何做到真正的课程融合。

宏文学校成都校区校长Dr。 Jonathan

“精英教育在中国的落地”

一提到“精英教育”,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培养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学生,其实在宏文学校的“精英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都能得到一个提升。

Jonathan打破传统意义的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他认为学校教学水平应等于学生在学校支持下所获得的技能发展减去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达成的成就。因此,精英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的改善和发展,不再是唯分论,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注重核心课程之外的软技能培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