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保护与传承:川师团队赴泸州开展实践调研 探寻非遗酿制技艺

新浪四川
关注“江阳古道多佳酿”,地处川黔地区“中国白酒金三角”最中心地带的泸州老窖便是典型。其所拥有的国宝窖池和非遗酿制技艺,铸就了泸州老窖在业内独一无二的“双国宝”优势,形成了中国白酒行业共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财富。
为深入探寻“活态双国宝”,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传承研究团队”于1月14日至16日在当地展开了实践调研。

研究团队调研了泸州老窖窖池、酿酒生态园,对话从事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工作十余年的老匠人。活动中研究团队了解到,“泸州老窖活态窖池448年不间断酿造,活态技艺697年代代相传。从明清的舒聚源、温永盛酿酒作坊,到现代占地3500余亩的黄舣酿酒生态园;从传统酿造技艺,到车间规模生产;从郭怀玉开创中国大曲蒸馏酒酿造历史,到24代传承人口授心传,泸州老窖酒变的是生产效率与生产体量,不变的是酿造工序、醇厚酒香与匠人匠心。”回马上甑、看花摘酒,看似简单的8个字,却凝结了匠人独具匠心的常年打磨。而每个酿酒新人也只有历经“国窖班”的淬炼,在循环往复的传统酿酒操作中不断精进,才能以有限的身在铸造无限的匠魂。


研究团队分跨三个专业,由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共5名成员组成,具有多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本次“醉”美泸州行中,他们将物质和非物质双国宝文化遗产——“1573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坚定文化自信,有价值、有活力、有创意地挖掘、保护、传承“活态双国宝”文化。调研了泸州博物馆、泸州老窖旅游景区、黄舣酿酒生态园,并通过线下65份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整理,进一步掌握了泸州当地群众对于“活态双国宝”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家乡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态度。同时,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研究团队也对如何处理好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关系,保护和传承“活态双国宝”有了新的认识。

相关链接: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
2021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以“承活态双国宝,酿浓香新华章”为主题,首次正式提及“活态双国宝”。“活态双国宝”包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素,是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和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的合称。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自公元1324年郭怀玉创 “甘醇曲”以来,历经697年、24代人口传心悟,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泸州老窖作为白酒行业首家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448年来不间断酿造的“1573 国宝窖池群”为传统酿造的载体,酿造出了“浓香型国酒”——国窖1573,由此铸就了独一无二的“双国宝”优势。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传承研究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