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成都二十中教师寒假家访纪实

综合
关注家访与教育相生相伴,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但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逐渐式微。然而古老并不意味过时,反而弥足珍贵。
为深入了解学生及家庭,拓展教育第二空间,促进亲清家校关系建立,助力学生成长。1月19日下午,成都市二十中学校召开“成都二十中家访方案实施动员大会”,正式发布《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家访方案》,这是形势所需,也是家长所求。这是学校推进协同德育建设,密切家校沟通工作新的探索。
寒假中,不少班主任、科任老师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倾听家长、学生心声,化解家长和孩子心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受到家长和学生热烈欢迎。
本次推送部分老师的家访经历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八年级4班班主任孔祥亮老师家访经历
2022年1月18日15:00到冯同学家家访。

本次家访缘于一次冲突:期末考试前,其父亲承诺买手机,考试后却反悔了,孩子很生气。我想要借此机会化解矛盾,缓和关系,同时讨论该生今后的发展问题,加强家校合作。为达到良好效果,我事先和其父母沟通,商定对话方式和态度。到达家里后,我首先参观了该生的房间,比较整洁干净,便当面给予夸奖。坐定后,便以此次冲突为导入,当孩子面批评了父母的这种行为,父母也认识到了错误,并表示要兑现诺言。我顺势教育孩子父母食言是因为怕你在假期贪玩,沉迷网络,因此你要跟父母拟定假期手机使用办法,孩子也表示同意。我又让双方摊开心扉,说说心里话,一方说的时候另一方不准插言。以此方式,双方说了许多日常想说却不好意思说出的话,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17:00左右,结束家访。
感受:我认为家访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环境。大部分初中生与家长关系都比较紧张,对家长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却又不敢发泄出来。家长也有很多心里话想跟孩子说,但却不想放下架子或苦于没有合适的交流机会。教师来到家里,充当桥梁纽带,利用在“家中”这种宽松的环境,可以促使双方放下顾虑,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顺势引导,缓和矛盾,弥合裂痕,效果显著。


七年级3班班主任李怡林、英语老师马敏家访实录
2022年1月27号上午,初一三班班主任李怡林及英语教师马敏前往邓同学家中进行家访。


该生居住在安居苑,小区是老旧小区,环境比较杂乱。邓同学的父母都不是成都本地人,在成都打工,带着孩子租住在安居苑。
家访过程中,孩子说话较少,母亲反馈情况较多。孩子的主要问题有:性格比较急躁,不稳重,家长批评时要顶嘴,随时就是想打游戏耍手机,自控力极差,有时家长把这些收了都要跑别人家去耍手机游戏。家长上班,孩子就跑出去玩,连饭都不晓得吃。做作业速度慢,不够认真。不过日常有时也能静下心来看书,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对《海底两万里》很感兴趣。
在我们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邓同学一直安静的听着,话不多,但是有礼貌,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脾气急躁的孩子。我们又问了孩子对自己假期的安排,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是和父母相处这方面;当然,孩子态度很好,表现出不仅听老师的话,也听父母的话。
从和父母的交流中,我们感到,父母的教育也有问题,管束力不够,也许还有小时候教育的遗留问题。
家访后,家长反馈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但自控力不够,迷恋电视、手机。看来,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访一次就能有改变,要持续关注,必要时可以借助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

家校携手 共促成长——家访的心得体会
八年级8班班主任倪春燕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写的“親”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拉进我们与家长的距离,感情亲切融洽,班主任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在学校启动班主任教师进行入户家访的活动后,我在寒假期间,走访了几个家庭,以下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确定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老师进一步了解孩子家庭的成长环境,在家里各方面的表现;与家长交流情况,反馈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共同探导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二、家访工作常“报喜”,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向家长“告状”, 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这样做不但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本次走访的几个孩子,成绩暂时不是很理想,家长也很无措,甚至感到焦虑,老师的入户家访,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家长“报喜”,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先去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
多讲学生的长处与进步,更利于达到教育目标。
三、交换访谈方式,多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家访中,多倾听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和心声,多进行换位思考,为他们的困惑支招。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四、及时总结家访的收获,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走访的这几个家庭,收获和感触很多,各个家庭情况不一,但有许多共同之处:家长对老师的家访都是欢迎的,家长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时间有限,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长普遍反应自己的水准有限,书籍和作业看不懂,不能指导孩子的学习;都要求和愿意,老师从严管教孩子;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多数情况就是任其孩子的自由发展。今后,办好家长学校,提供家长学习的资源,鼓励家长多学习有关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
家访后,在教育教学上的思考。通过家访,让我看见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另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孩子整理、做家务的能力较强;有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强;有的孩子对父母很孝顺等,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应该只盯着成绩,应该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个性,挖掘孩子的潜力,为迷茫的孩子和家长支招,适时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树立目标,心中有了目标,自然会点燃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 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今后,我们将以入户家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构建更为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大同人在行动,协同德育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