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如何做一名可持续发展教师?石室校长到访新川 为老师们带去了这些经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月24日下午,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来到成都市新都区新川外国语学校,在参观学校、听课观摩之余,田间还给学校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堂主题为“做一名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讲座。

他以自己10多年执教经历、10多年的校长管理经验告诫老师们,在多变和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保持定力,做到五不变,实现自我成长?”“如何把课堂变为情感互动和生命成长之地?”,金句频频、观念前沿、高屋建瓴,让老师们大受裨益。

田间还来到教室,听取新川初三年级教师罗春的一堂数学课,并进行点评指导。

他对新川外国语学校的智慧教育课堂和师生素养,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学校办学约3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校园设施和教育服务方面,值得川内和全国同行学习和借鉴。

未来70%的教学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田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带给学校的挑战,是对老师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未来70%的教学工作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传播知识、批改作业,在此形势下,教师要通过提升爱商、数商和信商,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达成学生生命的成长。

“教育要开放、多元、包容和交流,教育者要有情怀。什么叫情怀?就是立德树人,照亮别人,温暖自己。”田间说,让他人因你的教育而美好,让世界因你的善行而美好,教育一定不是为了现在,而是要面对未来。“需要老师们静下心来,用心去思考和总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浮躁的当下,老师应做到“五不变”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田间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五不变”。

不变的是“教师使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不变的是“教师的爱”。爱,是教师和其他行业的最大区别。“老师的专业能力只是一个方面,首先要奉献,然后才是专业支撑,核心是爱,要传递爱,爱自己、爱学生爱家人、爱每一个人。”

不变的是“教育教学想象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成长,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性劳动,每堂课都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独一无二,老师对教学要有想象力。“无论人工智能提供了多少数据,提出了多少建议,都不能代替老师的想象力。”

他说,课堂是学生心灵互动的港湾,要有趣、有情、有理,学生的最大快乐来自情感互动,要让课堂成为审美创新之地,精神养成之地,成为心灵充盈之地。

四、不变的是“教师的勇气”。老师要有面对教育之难、教育之重的勇气,要有面对教育挫折、教育遗憾、教育失败的勇气,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要有坚持、坚守、坚韧的勇气。

五、不变的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创作,老师是教育的作家、艺术家,要讲方法,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面对教育难题,要懂得随机应变。

老师要具备三商:爱商、数商和信商

田间给老师们建议,要给自己画像,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探寻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到底是适合特色发展?适合科研领域?还是适合班级管理?一定要找出自己两三个强项,不断自我学习。

且老师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定位为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介入者、引领者、指导者,教学活动的对话者、互动者、合作者。

“老师要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否则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每个老师都要加强修炼和学习,完善自我,内心要觉醒。如果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老师的成长,主要靠反思。”

老师也要具备三商:爱商、数商和信商。爱商,就是爱的能力,在灵魂中与学生同行;数商,就是对数数据的敏感,收集数据、创造数据、分类数据、转化数据,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信商,就是在海量的信息中,编辑信息,选择信息、整合信息,转换信息,为教学所用。

“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教育者要有理想。”

据了解,新川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以智慧教育为特色的未来学校,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表示,田间的讲座高屋建瓴,给了学校和老师非常大的启迪,特别是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老师如何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坚持五育并举,田校长指点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所学校的魂是教师,学校接下来还会邀请省内外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校长,走进校园,交流分享,不断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素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