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分享会│天鹅湖小学被赋予了哪些学校文化?六位教师现场温情解读

综合
关注在这“人间草色青,春染山色绿”的三月,天鹅湖小学湖畔分享会如约而至。本期湖畔分享以“看见学校:校园文化解读”为主题,六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与大家分享或解读了学校文化。
刘芷君:文化在唯美的建筑中表达

刘芷君将抽象的学校文化化为有形的视角表达,学校通过自己的建筑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变得清晰可感起来。她心中理想的校园就像天鹅湖小学一样是一座小镇,拥有开放、丰富、被自然环抱的空间,每一孩子都带着对知识的憧憬,自在的生活在其中。
作为一线教师,天鹅湖的校园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区域之间的开放和联通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日常行动,当我们带着孩子去体育馆,去食堂,去其他场所,不用绕,非常便捷。她分享到她特别喜欢便是学校的几个连廊,就算是下雨天,孩子们也可以很安全地到达各个教学区。当空间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她的使用者时,使用者也会跟热情地拥抱她。

在这个唯美的校园里,老师们和孩子们体验了如梦如幻的湖畔仲夏夜,探索了奇妙有趣的“天鹅湖小镇”,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着去探索。建筑虽然是凝固的,但其中却蕴含着人文思想,它既可以支撑新型学习场景的发生,又能够呈现出艺术本身的育人之美。用场域的力量,重构教育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范佳丽:文化在天鹅之姿中绚烂

范佳丽聚焦在天鹅湖小学的核心元素——天鹅。在分享之初,她详细分析了天鹅这一意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视角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天鹅氤氲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宏大志向,象征着华夏儿女血脉里流淌的优良品质;在西方文化中白天鹅更是美丽、高贵、圣洁的象征。世界各地以天鹅命名的地名更是数不胜数,姓氏中的Swan也是来源于这种美丽而洁白的鸟。

天鹅湖小学校徽中有两只身姿优雅的天鹅正在知识的海洋、艺术的殿堂对望,正是天鹅湖人的真实写照。一只天鹅象征着孩子们,他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在沁润着艺术的熏陶,他们是博学的,更是全面的,不仅在知识方面有所长,更应该在品性方面如天鹅般纯洁、忠诚、高雅,能在普通生活中生发出诗意,更能向鸿鹄般勇于展翅、敢于攀登,就像天鹅一次次飞跃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鹅宝们身上也应该沁润着天鹅不畏惧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与鹅宝相望的另一只天鹅便是托起朝阳的教师们,天鹅湖教师他们是热情与美丽的代表,是智慧与仁爱的化身。两只天鹅代表着所有可爱的天鹅湖人,永远热枕,永远保持激情,诗意的栖居在天鹅湖畔。
杨静:文化在校歌中温柔传唱

杨静从看不见但听得见的校歌入手,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天鹅湖校歌——《心会看见》之美。她提到,我们的校歌将时代要求与办学愿景相结合,更多了育人视野的全面性、教学的温度与爱。校歌中的歌词也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从校歌的名字《心会看见》便能了然。“心”代表我们用心创作,用心教学,用心爱。仔细哼唱歌曲,你会发现每一句歌词都在用心阐述我们的办学理念“成就每个生命幸福美好未来”。
校歌中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对美好教育的无限憧憬。
将学校校训“看见你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我”,可以是老师看见学生的美,看见家长的美;也可以是同学看见同学的美;甚至是家长看见学生,看见老师的美。“静静”体现着现代教育陪伴与关爱的特点。“看”也不一定停留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聆听,用心细细感知体会。
将学校办学愿景“海纳百川,成就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未来学校,一所缔结爱、传递美的卓越学校”完美展现出来。天鹅湖小学既是学习的乐园,也是真正充满爱的校园,我们提倡的“有爱”是老师们能以欣赏激发好奇,以鼓励培育自信,以关怀呵护友善,从而使孩子们具有爱自我、爱他人、爱世界的情感和能力。我们崇尚一切美的事物,我们追求的“有美”是师生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致力于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从简单肤浅到复杂深邃,逐步向美好事物靠拢。通过双向的奔赴,让学校不再是冰冷的空间,而是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爱的共享空间,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个拥有美好品德的少年。
胡超:文化在校徽中熠熠生辉

作为数学老师的胡超在初识天鹅湖小学时便被结构对称、设计精美的校徽所吸引。他充分发挥了数学老师善于归纳总结的精神,带着大家欣赏了一些国内外大、中、小学的校徽,找出了校徽设计一些相似元素,即书籍和盾牌。书籍,这个元素是校徽设计中最常见的元素,主要是书籍表征人文精神,可以传递出知识、理性、探索、真理的韵味。除了书籍之外,盾牌也是被使用很多的元素,盾形在西方文化视角下表达的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寓意着走向世界。
在分析了众多校徽形态之后,胡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校徽中为什么没有人?教育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的功能是育人导向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是纵观这么多校徽以后,我们中小学中“人”去哪儿了?带着这样的疑问,胡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对天鹅湖小学校徽的解读。天鹅湖小学中对视的天鹅,便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正所谓“眼中有人”,才能看见彼此,欣赏彼此。同时,孤木难成林,我们也不必孤独的奋斗前行。在天鹅湖小学,老师们有同行的伙伴,学生们有共学的益友。对视中蕴含着对孩子们的美好希冀,希望他们可以彼此看见、彼此欣赏、彼此守护,以天鹅展翅之姿态迎接未来。同时,对视的天鹅也代表着老师们的携手前行,在“对视”中找到存在感,在合作中看到彼此的闪光点。
校徽中象征着艺术、科学和人文的竖琴、望远镜还有书籍被盾形轮廓所包围,寓意保护,传递稳重、坚定、正义、伟大的寓意。天鹅湖小学作为一所缔结爱、传递美的新式“两自一包”小学,在创立之初便定下了这样的建校宗旨:盾形徽章守护着艺术、科学和人文,象征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保护每一个孩子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师生共同守护真理的圣洁。看似没有“人”的校徽设计,实则充满了校徽设计者对天鹅湖中每一个人的期许与要求。
李咸莹:文化在温暖的情怀里扎根

李咸莹的分享充满了温暖与浪漫的情怀,她用余秀华的诗:“我一直是一个怀揣泥土的人,遇见你,它就有了瓷的模样”来形容自己与天鹅湖小学的初遇。作为语文老师的她用自己赛课的经历带领大家领略了天鹅湖小学的语文学科之美。咸莹老师认为,学科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我们追寻的是给孩子爱与美的教育,那么,语文课上的一撇一捺,教师脱口而出的一言一语,都应该是美的呈现。要让学生感受到美,首先教师就要对美有极致的追求,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给他们不同的感觉冲击。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科的角度,充分挖掘语文核心素养,在课中发展儿童的语言。
她相信,在天鹅湖“美”的文化引领下,天鹅湖的语文教师都在以语文的方式为孩子们的童年做最精心的准备,提供最丰富的美的滋养,将他们放到美好的语言中浸润,带着他们在美好的课堂中徜徉。相信在天鹅湖的六年时光里,孩子们一定会在语文世界里留下一串串幸福的足迹。而天鹅湖的语文教师,经过时间的酝酿和打磨,也一定能与世间美好环环相扣!
刘思莹:文化在打上高光的日子绽放

刘思莹作为天鹅湖首发团队的一员,不仅仅看到了如今的优雅美好,也见证了曾经的尘土泥沙。在思莹老师心里“看见你的美”已然发生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实践在每一天寻常的小日子里。在这里“最美班级的评比”没有你争我抢的扣分厮杀,而是“向美出发”的加分制度,只要能做好的班级,都能够徜徉在这片美丽的天鹅湖中。图书馆也不再是仅供参观的禁地,而是一位智者,向每个班级、每个孩子张开双臂,让孩子们能真正地走进其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楼道间红墙上挂着每个班级的大合照,这是校园对孩子成长的见证,学校在一个个班级的建立中一年年成长,直到孩子毕业那天,孩子们成为学校历史中的一部分被沉淀和挂念。天鹅湖的文化提倡鼓励美好,而不是一味指责,是让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拥有笃定的自爱和自信,这便是幸福感的源泉。

对她来说,三年的校园时光充满了她的回忆,最初的艰辛,最美的舞蹈,最可爱的笑颜,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了情感。在优雅的环境中,师生的行为也向美靠拢;在开放的教室中,孩子的思维也自由碰撞。我们用环境育人,同时,也让人来赋予环境情感和意义。把校园还给孩子,让校园别那么“神圣”,别那么“气势恢宏”。让校园有草坪、有花坛、有自由空间,孩子们可以奔跑、可以打滚、可以探索发现。。。。。。越有儿童笑声、歌声和呐喊声的校园,就越有“文化”。但愿学校所有的教育追求,都写在孩子们快乐的脸上。

总结:
好的学校文化才能滋养出好的学校。风物长宜放眼量,学校文化可以“做”,可以复制和模仿,但精心“种”出来的文化,会更有生命力,更有个性和意义。
学校校长周学静在分享会最后总结到,学校文化是大家共同赋予的,小到一花一草,大到人文建筑,都是因为有了老师们的欣赏与解读,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更多的情感。“我们的湖畔分享本身也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在这里,我们心灵相通;在这里,我们聚到一起,相互分享,相互启迪,用心感受,共赴教育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