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基因,一线名师集结,川大附中新城分校高中,9月开校!

综合
关注2022年成都中考政策里提到,普高将在2021年基础上扩招5000人以上,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升入优质普通高中。
这5000个学位从何而来?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新开校。今年9月,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成都英才等多所高起点高中即将开办。
各高中将有何办学特色?当前筹备情况如何?将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
第一站,跟着小浪走进川大附中新城分校。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
对于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开办高中,初中家长们呼唤已久。等待4年,在初中部迎来第二届毕业生的时刻,它终于来了!
新城高中定位在“省重”及以上,计划办学规模24个班,但今年首届高一仅招收4个班,以保证教学、管理精细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志在办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特色精品高中,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会生活,长于研究”的人。班型分为C9班、英才班、实验班。
如何做到精品?
01
强师资
“两自一包”创新管理机制
吸引经验丰富一线名师集结
不同于义务段,老师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点是管好学生,教育好学生。高中知识难度大,升学压力大,更考验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带班经验。

新城分校在组建高中教师队伍时,尤其看重老师的教学实力和拼劲。
“雄师”集结,每一位都是精兵强将!85%为高中在职一线名师,拥有两轮及以上高中教学经验,年富力强,责任心强,成绩突出。其中,70%具有研究生学历,平均年龄32岁,正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校长古和平说,“第一届老师,就是一起创业的伙伴。教得好的同时,还得敢拼敢闯,能打硬仗!要让首届入读的高中学子不负期望,也要为后续加入的老师做好表率。”

新城分校作为脱胎于川大附中百年文化底蕴的新品质学校,源于川附,传承川附,又发展川附。
从创办开始,两校之间就在办学上形成了“一统筹、三同步、五统一”的联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一统筹”为通过师资互派、共研共学,同步提升、定期指导进行全面统筹;
“三同步”为同步教研、同步教学、同步检测;
“五统一”为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设计、统一反馈。
川大附中“长于研究”的品质在新城分校老师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已有校级、区级、市级、省级22个课题在校研究,办学四年,教师们在各级赛课、论文等比拼中累计获奖362人次。

为了更好地传承川大附中优秀办学传统,更快融入川大附中文化,新城分校高中教师从今年3月起,与川大附中高中部教师一起对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新考纲进行同步的研究和培训。
02
精管理
实行单班双导师制
培养以理工科见长的学生
新高考目前有“3+3”和“3+1+2”两种模式,但绝大多数省市都是“3+1+2”模式,四川大概率也会采用这一模式。
“3+1+2”模式中,“3” 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 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 ;“2” 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 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
在这样的模式下,选物理组的可报专业范围更广,高校招生人数也更多。
结合新高考趋势及国家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新城分校将致力于培养“理工科见长的学生”。

一方面,实行单班双导师制。
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做班主任,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老师担任一号导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理工科重视程度,增加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同时,在学生们有问题时,也更高效地解答。
实行新高考后,考大学不再简单地分为文理科,面临的将是12种不同的学科组合。语文、历史、政治老师作为二号导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生涯规划及升学指导,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全面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学业与身心健康,引领大家“以终为始”,综合兴趣、志向、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再反推出高中要选的学科组合。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文科老师的特质,发展学生们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两个班主任共同管理,既有分工负责,更有沟通合作,把琐碎繁杂的班级管理工作分类落实,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从而创建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另一方面,学校还将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学科领域探究性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在行课时,传承川大附中小组课题研究的教学方法,一位老师带领3到5名学生就某个学科问题、社会现象、活动项目开展研究,在发展科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拓宽视野。

其实,这样的小组探究式培养方法,在新城分校初中部已经得以实践,并获得成功。
2021年,在王熔老师的综合实践课上,学生们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了共享单车摆放及选址存在的问题。就此立项《共享单车摆放及选址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采访调研、数学建模等途径,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在同年成都市举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评比中,项目被评为了中学组特等奖。
03
拓发展
实施体教融合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让体育特长助力升学 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作为唯一一所省女足、女排同时合作的共建单位,是全国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试点校,将在高中段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助力学生通过体育特长升学,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

新城分校女子排球队与学校同时诞生,短短四年时间,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9成都市中学生排球冠军赛第1名、成都市中小学排球冠军赛(初中组)第1名、2021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女子丙组)第1名……新城少女们的汗水洒满成都各大体育场馆,飒爽的身姿在观众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一场场得之不易的胜利,换来外界对新城女排的肯定——“成都初中女子排球冠军”!

也是从2019年开始,新城分校女排逐步获得官方权威认可,被成都市城北体育馆授予成都市排球布(点)校;2020年,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排球校园特色学校“。
2021年,学校女排又获新发展,被成都市体育局城北体育馆正式确认为省运会女子排球乙组、丙组的组队牵头单位;与四川省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队合作协议,进入体教融合下的新型合作模式。

今年年初,在四川省女子排球共建单位的基础上,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成功申请为“全国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同时,被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成为首批成都市“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预备队”重点建设单位,肩负着成都女排“631”梯队计划中初中段的培养重任。这标志着新城女排从业余训练到专业化的华丽转变,在“体教融合”路上掀开了新篇章。
在足球方面,新城女孩们也不遑多让!

四年间从武侯区一等奖踢到成都市季军,并在2021年向成都市校园足球“最佳阵容”输送了2名优秀运动员。
去年9月,四川省足球协会与学校签订了女足共建协议,下届全运会预备队伍在学校进行吃、住、学、训。

目前学校有6名优秀足球教练员,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A级教练员1人、C级教练员3人、D/E级教练员各1人,专职队医1名,学校还专门配备了一名生活老师对学生日常的学生生活进行管理。
04
硬环境
48个教学班 118间教室和功能室
现代化高品质硬件设施全力以赴新高考
实施新高考后,往往伴随着一个词——“选课走班”。
为什么新高考一定要选课走班?以前高中只有文理2种选择,所以只需分文科、理科班就行,但“3+1+2”的模式下,学生有12种选择,仅班型就有12种,再加上有的类型选择的人多,还要多分出几个班来,绝大多数高中都没办法承载这么多班级数量,走班当然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什么是选课走班?其实就像大学一样,你选了哪一科,你就去对应的教室里上课,学生走起来,不像以前在固定的一个教室里上课。这对学校的教室和管理都有更高要求。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在这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学校计划的教学班规模是48个,却有118间教室和功能室,在未来高中招满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初中、高中所有学生走起来。此外,学校还建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打造了映月讲堂、音乐厅、学术厅、实验楼、艺术楼、校园电视台、steam中心、膳食中心、室内体育馆、地下餐厅、开放式书吧、师生心灵氧吧、学生创新实验室、科技长廊等场馆,并开设相关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于选课走班,学校已有丰富的经验。
从2018年起,学校就在开展“全人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个性化选择课程,每周三下午到特定教室行课。经过3年探索发展,课程时间从当初的1小时,延长到现在的90分钟,课程数量也从19门发展到本学期的39门。无论是走班方式,还是班级管理,学校都已驾熟就轻,面对新高考选课走班信心十足。

高中学生普遍离家较远,住宿需求大,学校有996个床位的学生公寓,能满足所有高中学子住宿。宿舍六人一间,安有空调,24小时热水供应,独立卫生间。
想了解更多学校情况
家长可进行电话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