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天府实小的这门“学科”,不光考试,还要排名?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昨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义务教育考试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违规统一考试、禁止考试成绩排名。

而天府新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天府实小”)的一门“学科”,不光一学年考6次,还要全年级拉通排名。

“双减”当前,为什么这所学校敢正大光明地“顶风作案”?而且还受到全校师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近日,小浪采访到天府实小副校长侯毅,为大家揭开谜底。

设置周三护眼日 把课堂搬出教室

“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Six little birds。”

“蚂蚁成群结队的,都在这个地方!”

“我们今天的打卡任务是发现对称美、创造对称美、制作生态瓶、创造叶故事。”

……

一到周三,天府实小的校园里就好不热闹,操场上、绿植旁、图书馆里……处处都是孩子们上课的身影。无论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老师们纷纷把课堂搬出教室。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天是学校特别设立的护眼日,前文所提到的那门“学科”,正是视力。

“我们规定老师在这一天回归传统课堂,也就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来进行教学。”学校副校长侯毅,在生活中也是一名家长,双重身份让他更加懂得“让每个孩子得到贴心关怀”,“在视力防护方面,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他把护眼日选定在一周的中间这天,倡议老师们适度控制电子白板和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给孩子一个视力缓冲期,并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融合,鼓励户外课堂。

在国家推广教育信息化2.0的当下,学校突然要求回归传统课堂,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许疑惑。但在听到视力防护的初衷后,大家积极配合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又给出了一些新想法和新方案。

  • 汤茵 数学老师

就算不是周三,我也会把孩子带到户外去上

谈起户外的数学课,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去生活中寻找数学,比如拿着尺子去测量,实际感受厘米、分米、米的长度,辨认东南西北等。

但对小学低段来说,更多的是加减乘除这样的计算题。汤茵选择把两班合并,以竞赛的形式,变课程为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比赛来巩固知识点。

护眼日开展以来,原本只是想完成任务的汤茵,上户外课却上出了“瘾”。她说,“就算不是周三,我也会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去上。”

在她看来,护眼日的实施可以有效鞭策老师,去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环节的设计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xi兴趣。

  • 黄敏 英语老师

不使用白板,其实是把课堂还给孩子

“当我们打开制作好的精美PPT时,会不自觉地陷入输出内容的状态,想把更多知识讲给孩子听。”黄敏认为,不使用白板,其实是把更多说的机会让给孩子,把课堂还给他们。

但这些,对于孩子的能力发展还远远不够。黄敏介绍,最适合低段孩子学英语的方式,是去触碰真实的东西,将英语融入真实生活,给孩子提供英语语言环境,在真实场景中训练口语表达。

所以,操场、图书馆、报告厅都成为了黄敏的教室,她带着孩子们谈天说地,让周三上课,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

于她个人而言,户外课是挑战,也是提升。“既要在自由的环境下建立规则,又要达到相应的课堂效果,这很考验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管控能力。”

  • 李璨燃 美术老师

孩童时期获得的求知欲和学xi力,会伴随一生

本身就是近视眼的李璨燃,深知近视的危害。她会在课程内容上,多安排户外课,带着孩子们去观察自然,用画笔记录自然。

而学校护眼日的设立,让美术户外课的频率变得更高了。

她坦言,室内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的思维发散。而在户外上课,不仅可以保护眼睛,还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xi力。

“当孩子成人以后,可能会忘掉所学到的知识,但孩童时期获得的求知欲和学xi力,会伴随一生,持续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李璨燃说。

  • 余悦 语文老师

传统课堂,让孩子更能融入书本

回归传统课堂后,余悦慢慢发现,少了PPT和电子白板的加入,孩子们更能融入书本,老师也能更加专注语文文本,更多地去思考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形态和课堂生态。

“最近是春季,我们就以春天为主题,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写诗赞颂春天。”余悦还在探索户外课与多学科的融合,例如:与美术学科融合,在诗歌下面进行绘画创作。

两种上课方式的交替,对于孩子们来说,既能感受到信息化的课堂形态,也能感受到原生态的课堂形态,有不同、有改变,但都是有趣且高效的课堂。

  • 唐甜甜 班主任

现在,会有意识地把护眼知识融入日常

“第一反应是有疑问的,但听到侯校的解读后,我很理解,觉得很不错。”

唐甜甜的转变,不只是态度,还有行动。

护眼日开展至今,她会有意识地把护眼知识融入日常。

即使不是周三,她也会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做到随用随关。

下课后,除了喝水、上厕所,2分钟的“望绿时间”成了孩子们课间的固定项目,唐甜甜会统一组织大家走出教室,远眺绿植,让眼睛适当放松。

这些尽管只是一个小动作,只是一两分钟,但经年累月的坚持,总能在不经意间,帮助孩子减轻视力负担。

四方联动 全方位把好“视力关”

作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基地校,天府实小的视力防护措施当然不止一项。

学校联动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四方力量,将原本每学年两次的视力检测,提高到6次,逐步建立数据实,近视预警机制、家校互通的近视预防机制,全面精确的动态数据链,精确打造群体+个体的防控机制方案。

侯毅解释道,一学年6次检测,时间跨度小,更能引起家长重视。学校会将测试结果做成折线统计图,并全年级拉通排名,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能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视力变化。

以去年寒假前的一次排名为例,当时视力最差的班级,经过一个寒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后,名次提升了两名。

这样高频率的检测,对抓好“临界视力”和“轻度近视”矫治,降低近视发病率起到有效作用。

在硬件方面,学校建立了AI-3D近视防控教室,通过AI-3D视觉训练,打破“ping面固视”。通过看远看近,双眼分视、大脑融合等方式,改善视觉神经系统,从而实现有效近视防控。

此外,学校还做了以下防治工作:

1、定期邀请专业眼科医护人员,为师生举行视力保护讲座。

2、各学科老师密切关注,随时提醒孩子坐姿、写字姿势。

3、 保证每天户外运动至少140分钟,减轻睫状肌负担,充分调动视神经,促进多巴胺分泌。

4、教室采用符合相关规定的护眼灯,桌面光照≥300Lx。

5、注重孩子在校饮食搭配,少吃甜食,多吃富含花青素的食物等。

6、重点推广护眼球——“乒乓球”,让孩子每周参与3次以上。

7、周三体育大课间与护眼游戏融合,达到强体护视的目的。

8、组织教师开展粉笔字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竞赛活动,开展“学科融合与户外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并纳入教师成长积分考核。

在2021年秋季的天府新区视力健康普查中,天府实小全校554名学生,近视人数仅53人,近视率为9.56%,这样的成绩在全区都名列前茅。

学校校长赵玉如说,天府实小对于视力防护的重视不会止步于此,这样的“良心工程”将会一直坚持下去。

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思考、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天府实小“博观约取、滋养雅行”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户外项目式学科融合教学方法,将课程上到社区、公园里去,将学生应该学的变成学生喜欢学的,激发学生学xi兴趣,增强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最终,打造成学校特色品牌,将“天府实小经验”辐射至全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