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龙泉中学食堂:食堂的故事有他们的一份不易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有一种味道,会让人思念,有一些故事,发生在舌尖,走进龙泉中学食堂,品尝美味和爱的故事。

凌晨4点,他们已经到岗。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一直坚守着一个角色,一个岗位,一份职责。因为他们,我们的校园生活有了驻足停留的港湾,也许你我都未曾察觉,一个转身,一抹微笑,一声谢谢,早已融合了太多他们和我们之间的羁绊……

每天2万步

她用脚步丈量食堂的卡卡角角 

杨小梅,2016年开始担任学校餐饮服务监管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是学生关心,家长关心,社会关注。作为餐饮服务监管员,杨小梅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她每天6点到校,认真检查每个环节,做好详实记载。就餐前,她穿梭于每一个售饭窗口,查看准备情况;就餐时,她往返于5层楼之间,关注学生的饭菜分量及建议。如遇学校有重大活动、重要检查等,即使不是她值班,她也会主动参与。在日常工作中,她不断学习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主动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对于积极向上,责任心强的她而言,在校外可以从事一项收入更高压力更小的工作,然而,她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有意义!”

学生心中的“波叔”哥哥 

他,让“众口难调”成为过去式。

他,是龙泉中学二食堂经理——蔡波。   

自担任二食堂经理以来,为不断满足师生们多变求新的用餐需求,他带领师傅提前制定一周食谱,增加菜品种类,想方设法不断进行菜品改良和创新,保证食谱结构合理,营养丰富,符合国家膳食标准,前后累计推出新品30余种。

作为食堂厨师长,他坚持每顿饭至少为师生提供30多个品种的菜供选择。“龙中的厨师,每顿至少需要在灶台前不停地炒菜四个小时。虽然是大锅菜,但是很多还是要现炒现卖,每次不能炒很多,卖完之后再炒新鲜的。手臂有时候会酸痛,都是职业病了”蔡师傅风轻云淡地说到。他充分利用晨会,总结昨天食堂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值得表扬,提醒大家的妆容,力求每一位员工以最佳的面貌迎接每一位同学。在周会、工作现场等场合,不断宣传食品安全法规,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规范员工食品安全操作行为,筑牢食品安全围墙。“热情周到、帅气可亲”是他的代名词,学生习惯称他“波叔”,对他的好评如潮。

来自东北的四川媳妇杨立霞 

她进入食堂仅半年,她从“生手”变成“师傅”,她从“腼腆”变得“大方”,她从“紧张”变得“从容”。

她从端起打菜的盘子到刷好卡递给同学,一般不到30秒,她的整个神经处于紧绷状态,生怕打错菜或是算错价钱,也害怕自己打得慢,排的队太长,同学们会等得不耐烦。阿姨打菜时的分布都是固定窗口固定位置,在窗口的站立时间每天至少6小时,哪怕腰酸背痛,手上速度不减;哪怕手臂酸软,脸上笑容依旧;哪怕腿脚麻木,服务仍旧热情。她经常用标准普通话提前贴心告诉师生:“今天端的这个很烫,防止你的手拿它的时候烫伤。”她质朴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好评表上实名表扬她的名字总在其中。

“火眼金睛”的库管 

朱维坤,二食堂库管。

验货、收货、登记台帐、分类储存、不断检查,是她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重复、枯燥,但她把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物品进库后,她严格按食品储存要求,对每类每批次食品准确标明产品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采购日期、生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分类整齐摆放,张贴好物品标签。她定期检查,确保食品新鲜,确保包装无破损,确保食品不受损。面对这些,她没有抱怨,没有厌烦,始终一丝不苟,默默守护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日三餐,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饭,必当珍惜爱护。懂得别人的艰辛,才能珍惜美好的成果。我们记录的只是他们工作的冰山一角,他们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最倾心的奉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