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刘亚东: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综合
关注到顶级名校成都七中任教有多难?
从老家县城的华蓥中学,到省级示范校——南山中学,再到全国名校——成都七中,刘亚东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间,他带着对教育的初心与热爱,靠着自己“敢打敢拼”、“不怕吃苦不服输”的韧劲儿,实现了从县城一线教师到全省一流名师的逆袭。

“功成名就”后,他被外派到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开始在管理岗位上大展拳脚。继而又辗转民办教育赛道,把初创阶段的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九中学发展为当地颇有影响力的民办学校。
2021年下半年,刘亚东来到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开始又一段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征程。

回顾约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学生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及被学校、被学生、被家长的“需要”;作为一名校长,成就感则来自于,通过影响一群教师,从而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成千上万个家庭……
“受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我每一天都尽可能地充满激情,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当中,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撰文 | 韦章强
01
农村娃逆袭考上大学
刘亚东生在广安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四姊妹,他排行老四,母亲是农民,父亲是乡干部。父母读书少,识字不多,在学习上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好在刘亚东自小就聪明、懂事,学习上的事基本上没让父母操过心。
因爸爸很少在家,家里的农活重担落在了妈妈和四姊妹的肩上。学习之余,干农活成为了刘亚东唯一的消遣时光。
“回到家书包一甩,就外出打猪草,还要挑水,做一些家务……”回忆起童年的过往时光,刘亚东心中满是怀念,两眼泛着光。
在刘亚东看来,父母虽然识字不多,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对自己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点是敬畏,他们从小就叫我们要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做人,待人真诚;第二点是勤劳,那个年代家境条件不是特别好,我们有很多劳作、锻炼的机会。”
他说,受父母的影响,自己在工作上一直比较敬业,养成了踏实的工作作风;做事不怕吃苦,抗压能力强;做任何事都有底线,讲究原则。
本来农村就条件差,加之川东的天气比较湿热,每每干着繁重的农活,刘亚东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远离农村,争取考上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高考那年,刘亚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师范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分配工作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高校,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中学教育,他认为中学英语可能更受重视。
再次谈及当初的选择,刘亚东坚定地说:从未后悔过。

02
因为热爱,再辛苦都值得
1994年7月,刘亚东顺利从大学毕业,那一年他才21岁。本来已经和成都外国语学校签订了协议,但因为政策的原因,不得不回到广安老家的华蓥中学工作。
挫败、失落、不服气,一心想有更大抱负的刘亚东自然不甘心长期待在小县城工作。
从上岗之日起,他就有了自己的计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提升,争取到更有发展前景的地方。
彼时,教书于刘亚东而言只是一份工作。不料,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被人需要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刘亚东谈到,当时广安非常缺英语老师,教育局和学校都对自己格外重视;因为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多,学生素养也不错,大家相处起来很轻松,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单身一人,无依无靠,家长对自己特别照顾,经常跑到家长家里洗衣服、洗被单,偶尔也有家长邀请周末去家里做客……

随着教龄的增加,刘亚东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教育的价值,“体会到工作的价值,也就热爱它了。”
他说,教育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另外,对教师自身也是有价值的,这个职业可以洗涤内心,让自己变得越单纯。
尽管社会经济在发展,但在这个行业越来越沉静得下来,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工作能给学生带来改变。
事实上,刘亚东自工作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超负荷工作——刚参加工作就教三个班的英语,到了绵阳南山中学教三个班的课,还当班主任和教研组长。
到了成都七中,最忙的时候,教一个班的英语,当班主任和年级组长,担任中层领导。到了七中八一学校,也是教两个班的英语课,分管一个年级,还当副校长……这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清楚。
对此,他却轻松地谈到:“小时候吃了很多苦,觉得这其实没什么。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热爱教育,觉得跟学生在一起很有意思,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感。”

03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氛围轻松、注重情感交流,有活力,效率高。”这是同学们对刘亚东课堂的一致评价。
因为为人亲和,与同学们打成一团,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东哥”;凭借高挑的身材,英俊的长相,再加上对语法的深度研究和创新,还获得了“语法王子”的外号。
刘亚东分析认为,注重情感交流可能是受到学生喜欢的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搞教研,偏重于教材的处理,知识的传授,学法的指导,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教室中的人际关系。”
在他看来,很多年轻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好,而一些老教师、知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好,可能问题就出在没有处理好教室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生本关系。“把这种关系解决好了之后,教室是有生机的,而且很和谐。”
除了教学、成绩,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刘亚东对学生的性格、品德也是相当重视。

在川师大九中任教时,刘亚东遇到有一位比较有个性的王同学(化名),调皮、身材高大、比其他学生大两岁、在班上有很强的号召力。
刘亚东心想,既然你精力旺盛,那我就想办法把你多余的精力卸掉。
他的做法是,联系体育老师成立一个排球队,把王同学编入其中,每天参加一个小时的训练。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奏效。渐渐地,王同学体验到了成就感,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在学习上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进步神速。中考的时候,以高分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成都七中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学霸和英才,他们当中甚至有些学生的水准在老师之上。在学习上,可以说他们非常有天赋,但在其他方面,未必。
刘亚东在成都七中任教时,就遇到一位“火爆”的女生,她中考时取得了当地第一名的好成绩。然而,高一刚开学一个月,她身上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性格火爆、爱爆粗口,当班干部不讲究方法等。

在跟家长反馈这些缺点后,不料家长却委婉地说道:你提的意见比以往几年老师提的意见都多!
当时刘亚东觉得很不可思议,他认为,如此优秀的学生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修为也得跟上。“一个人要走得远,性格非常重要,包括性格的韧性,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
果不其然,那位女生在高三二诊时心理上出现了起伏。在刘亚东的倾力帮助下,她克服了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香港大学。
刘亚东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关键看你给他怎样的教育。
“遇到一位贵人,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我经常给老师们讲,要争取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孩子因为遇到你而成为一生的幸事。”
04
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既有公办学校的从教经历,也有民办学校的管理经验;既在一般的学校任教过,也在诸如成都七中、南山中学等一流名校任教过,丰富的从教经历使得刘亚东深谙教育的规律,熟悉不同类型学校的优劣势。
他谈到,教育的本质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很多方面好的学校和一般的学校都在做,关键在于做的标准和细节。
在博雅明德,他有信心,也有底气把学校办好、发展好。
对于学校的未来,他早已有了规划:三年办成广汉最好的学校之一,六年办成德阳最好的学校之一,九年办成四川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自主成长、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精品、艺体特长、多元出口”为特色,坚持五育并举,发现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优长,成就学生未来。
刘亚东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具体下来,有以下三个优势——
第一是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高中生就是一个准成人教育,除了学业,准成人教育也很重要。
刘亚东说,学校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激情德育,把学生的激情鼓舞出来,让他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体验式德育,感知这个世界,慢慢去知道每个人,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有责任的,需要自己去承担,而好好学习也是一部分。
同时,辅以三自主德育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把学生的成长过程还给学生。

但放手不等同于甩手。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为此学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并实行双师制,为每个学生配置导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成长引导以及学业指导,而且还定时为学生出具成长报告,以指导学生发展。
第二是专家团队阵容强大。
学校坚持比较高的学术标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学术研讨等大都继承了成都七中的优良传统,并聘请了纪大海、周小山等教育专家作为办学顾问,聘请了罗晓辉、谢华、翁明等名师为学科指导专家,为学校的办学和学科教学把关,保证学校文化教育的质量。

第三是发展艺体特长,多元出口。
学校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艺体特长是重要的一方面,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艺体特长进入更好的大学。
如何办好艺体特长?师资是关键。
学校带着打开校门办教育的思路,与高校合作共建艺体课程和社团,目前已经和北京体育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并被授牌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文化素质培养示范校”。现在正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接洽。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相信在刘亚东的带领下,一定会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