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发布2022年高中招生简章

综合
关注招生计划
(学校代码04089)
一、高中部(武侯区双凤桥)
1、班数:面向“5+2”区域招收6个班,计划305名
统招生:152名(含指标到校生76名)
调剂生:153名
2、班级特色
(1)C9班:文理双导师制,与“双新”同步,数理见长
(2)英才班:文理双导师制,与高校联动,个性订制
(3)实验班:文理双导师制,建全人课程,行全人教育
3、招生批次:省级重点中学招生批次
二、初中部(武侯区双凤桥)
招生计划:计划招收武侯区划片(微机摇号)及统筹到校的应届小学毕业生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欢迎你!
一、招生咨询:
1、咨询时间
即日起,每天8:00—17:00
2、咨询地点
成都市武侯区双凤四路666号:
学校初升高咨询室(校门口)或学校立格楼二楼教学处
3、咨询电话
联系方式:(028)85580499
闵老师:19950137355
安老师:19950137655
二、学校地址: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正门
位置:
三、学校VR全景:

四、微信公众号: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是武侯区委、区政府在成都市武侯新城建成的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要求的公办寄宿制高完中。学校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社会公认的四川省一流名校。
学校简介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
打造优质的师资力量
营造优越的学业环境
实行开明的管理理念
为孩子提供走向理想大学的机会
捧一颗心来
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是武侯区委、区政府为顺应“中优·南拓”需要,实现优质学校合理布点,在武侯新城江安河畔新建的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要求,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占地68.7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2018年,初中学段开办,2022年,启动高中学段办学。

1、学校荣誉:
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202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学校(2019)
全国排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2)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省三队) 共建单位(2021)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足球(省三队) 共建单位(2021)
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校(2022)
成都市武侯区“未来学校”试点学校(2018)
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实验改革试点学校(2018)
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2020)
武侯区数字校园试点校(2021)
成都十二中(川大附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2018)

2、办学理念

3、学校“三风”

一、源于名校,一脉相承
学校与“中华百年名校”川大附中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赓续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血脉,延续“人文滋养,百年树人”的教育情怀,传承“潜心研究,笃行两责”的教育理念,并借助“两自一包”机制优势铸就了“革故鼎新,高位突破”的品味。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作为川大附中的集团成员校,传承着本部的教风、学风,从创校之初,就与本部以“一统筹、三同步、五统一”方式紧密联动,师资互派、共研共学、同步教研、同步教学、同步检测。

二、名师荟萃,专业引领
教师团队:
高中在职骨干教师占比85%,拥有两轮及以上高中教学经验,年富力强,责任心强,成绩突出。他们获得过全国、省、市级各种奖项。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70%,平均年龄32岁,正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高级教师有33人,区级及以上的名师优师有15人,校级名师优师有45人。每一位都是精兵强将!
管理方式:
单班双导师,联合985高校培养理科人才
高中实施单班双导师模式,一个班配备两个班主任,第一班主任是物理或者数学老师,以此提升学生对理工科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同时也能迅速解答学生的问题,针对性辅导。
第二班主任是英语、语文或历史老师,与理科班主任形成互补,这类老师除了在学科上对学生支持外,还要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生涯规划与升学指导。
三、全人教育,个性发展
1、全人课程

学校以“毓德立品 格物致知”为校训,以“既对学生现在成长负责,又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为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发挥每一个学生最佳的主体状态,突出课程育人。利用社会、家庭、学校资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全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学生个性特长,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培养“四会一长”时代新人。






“全人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德育主题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健康生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六大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出台,课程理念的演化推进,学校全人课程项目推陈出新,总体架构持续升级完善。经过二次升级,全人课程体系已上升到目前的2.0版本“1+N全人课程”体系。





我校科创类获奖(部分):




















2、“分享创生”课堂
以数学组研究为代表的“分享创生”课堂给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分享-创生”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按照“Q问题(question)-D对话(dialogue)-E评价(evaluate)-R重构(reconsitution)”的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即以“问题”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参与多种视域融合的“对话性讲解”代替教师独霸话语权的单向度的“独白式讲解”,以内在的凸显认知发展功能的评价代替外在的发挥甄别竞争功能的学业评价,以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和意义理解的自我新认识代替知识的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这对改变学生课堂的角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智慧校园,书韵芬芳

秉承“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办学理念,传承“百年名校”川大附中的研究基因,4年来,新城分校构建了和谐包容、文明优美、生机勃勃的活力校园,营造了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敬、善、和、真”文化墙、映月讲堂、一训三风展示墙、“三情”石等,体现了新城人对教育的理解和价值追求;音乐厅、学术厅、师生心灵氧吧、开放式书吧、文化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等校园景观,温馨典雅,极具知识性、教育性……书香氤氲,四季如春,校园的每一处都潜移默化地滋润师生的心灵。








学校建立拥有独立图书馆、校园电视台、教学巡视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远程录播教室、高端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科创教室、steam中心、膳食中心、地下餐厅、室内体育馆等,教室均配备智慧灯光、扩音系统、智慧黑板。




学生公寓可容纳996名住校生,配备空调,热水24小时供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德育处专职干部负责,配有专业生活老师,实行学生公寓物业标准化服务。

四、智慧校园,书韵芬芳
五、体教融合,多元成才

学校自开办以来,便确立“深化改革促内涵发展,智慧教育助质量提升”的发展战略,围绕“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办学理念,大力推进“两自一包”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在“健康第一”理念指导下,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着力“让读书人运动好,让运动员读好书”,实现学校体育群众性与竞技性相辅相成,普及性与提高性辩证统一的生动局面。
2020年、2021年学校分别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成都市城北体育馆签订了《共建四川省2009、2010年龄段女子足球队协议书》《共建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队协议书》,合作共建“四川省青少年女子足球队”“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队”,把竞技体育优秀的教练和科学的训练体系与学校的师资和场馆资源有效整合。
目前,2020级女排中已有3人被选送到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队。2名足球队员进入成都市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参加省级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未来一年省三队建设目标是:2022年在四川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中第一名;省运会排球乙组、丙组比赛进入前三名;向省二队输送2—3名优秀运动员。足球省三队争取在2022年成都市青少年运动会比赛中取得初中女子组冠军;争取为省三线队伍输送1-2名优秀运动员。
同时,学校还借力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关于建设首批“成都市高水平运动项目队”学校政策(631工程),实现了以我校为中心,覆盖本区其他学校的排球、足球项目的开展,构建了“小—初—高特长学生贯通培养”体系,达到学生多元成才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