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扎堆!天府新区这所有爱的学校,看见教育的100种可能……

综合
关注这是一所快乐的学校,
校园里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所有爱的学校,
领导、老师用爱心点亮生命,
用责任铸就成长。
天府十小,“十分爱”,“十分真”,
从细微中浸润,看见教育的100种可能。
开校两年,十小教师踔厉奋发、精进不止,共有70余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约200人次获奖,堪称“奖牌收割机”!
这些,都得益于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和学校的高位引领。
天府十小为推进“双减”课堂教学的提质创新,与天府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全学科教研一体化发展,四中“携手”十小打造高效课堂,资源联动、共研共进。

天府十小现有教师32名,教师队伍分层合理,由专家名师、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区级名师、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组成。
其中,专家名师、省级名师占比20%,市级名师占比30%,区级名师占比50%,硕士研究生占比35%,优质教师占比100%,整个教师团积极向上,善于学习,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那么,天府十小教师团队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团队?有哪些“教育教学秘籍”?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代静:我和天府十小“一见钟情”

天府十小语文教师 / 代静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市级骨干教师
市级优秀教师
天府新区优秀班主任
获省、市、区级科研论文一等奖
获省、市、区赛课一等奖
“我和天府十小‘一见钟情’。”从教18年的代静老师,跨越两百多公里来到天府十小,源于一场“英雄惜英雄”的面试:“当时我和杨校长、黄校长谈了一个多小时,越谈越投机,我心里就已经认定了这所学校。”
她曾在宜宾市最好的小学任教,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出色的科研、赛课成果。辞职加盟天府新区,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可能:“我是一个二胎妈妈,我想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
代静老师是天府十小的“第15号员工”,全程见证了学校从初创到崛起。
从家长的角度看这所学校,她很有“发言权”:“天府十小真正将爱与责任的理念落实在了办学里,踏踏实实地做教育,一切为了学生,这就是我理想中优质教育的模样。”
现在,代静老师每天都很忙,早上7点多到学校,晚上8、9点才下班,遇到赛课、开学、学生表演,她甚至要“连轴转”到晚上11、12点才能回家,即使生病也要坚持上课。
但她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非常值得:“天府新区对我们教师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我的孩子也读了天府新区的公立学校,学校里,许多老师都和我一样,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放心。”
冉玲:在学校里,到处都能感受到“爱”……

天府十小语文教师 / 冉玲
原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
多次获得区级小专题奖项
多次承担区级展示课
多次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冉玲老师曾在“五朵私花”之一的川师附小有数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她在天府十小是一位即将入职的“新老师”。
“我选择天府十小,一方面是因为新学校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十分爱’的理念和我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
冉玲老师说,她仍记得第一次来到天府十小,门卫热心地迎接她、带她找停车场;走进学校,每个孩子都热情洋溢地跟她打招呼;老师们带她参观校园,也在跟她讲述学校关于爱的故事,“在这所学校里,到处都能感受到‘爱’。”冉玲老师被温暖的天府十小所打动。
天府十小的校领导和老师也同样温暖。学校所有的新教师,无论是否有教学经验,都要参加长期的跟岗实习和岗前培训,磨炼教学技能,“大家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冉玲老师目前在跟岗黄春燕副校长的课堂,参与听课、讨论和试课,也会和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教育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脚印走好了,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成长。”冉玲老师谈到。
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她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感悟:“我认为教育一定要放手,要敢于让孩子自己尝试,敢于让孩子犯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着他们,在走弯路的过程中寻找方法。”
另外,就是“以身作则”,她认为:“想要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得先做出示范。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王瑶瑶:学校为新教师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

天府十小语文教师 / 王瑶瑶
原成师附小本部语文老师
多次获市、区科研论文一等奖
多次获区中华经典系列活动书法一等奖
多次开展区级赛课一等奖
多次获区级教学设计比赛
多次获区级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一等奖
王瑶瑶老师是刚刚工作4年的青年教师,先后在成师附小本部、电子科大附小任教,对比起前两所“老牌名校”,王瑶瑶认为天府十小和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天府十小虽然‘年轻’,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所有领导和老师们都在不断追求创新、追求卓越。”
来到天府十小一年半,王瑶瑶感受到了明显的成长,“以前我会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老师,管好、教好自己的班级就行,来到十小我觉得自己成为了参与者、建设者,不仅仅是教师这个身份,还参与了许多学校建设的工作,这让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她还表示,天府十小也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发展,为新教师提供了许多成长的机会:“我们刚进校时,学校就要求每个老师做一个职业发展的‘三年规划’,然后根据老师们发展的倾向,给予资源上的支持。”
“比如语文学科上,学校会整合市上、区上的比赛资源,提供专业的指导;杨校长、黄校长都会经常巡课,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意见和建议。”王瑶瑶老师说,“感觉学校的关爱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
何禹:怀揣“十分爱”做教育,他将班级所有孩子的名字写成诗

天府十小语文教师 / 何禹
原成师附小本部语文老师
多次获市、区科研论文一等奖
多次获区经典诵读及原创诗歌一等奖
多次获区级教材解读一等奖
多次获省市学生作文竞赛指导一等奖
多次开展区级示范课
“选择来到天府十小,一是受天府新区新的教育模式所吸引,二是天府十小‘十分爱’的教育理念所感召。”
何禹表示,他非常喜欢小朋友,喜欢教育,希望来到天府新区这一片教育沃土寻求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所新学校施展自己的教育抱负。

学校的“十分爱”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老师也同样浸润在“爱”里。何禹说:“杨校长将每一位老师的发展放在心上,每学期都会找老师们聊发展规划,进教室听课并给予老师及时地反馈,督促老师不断进步。”
在有“爱”的环境里,何禹也将自己的“爱”倾注于同学们身上,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了更好地吸引低龄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何禹结合自己诗歌创作的特长,将诗歌融入语文教学。
一年级时,何禹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三首诗,两周举行一次班级诗词大会;二年级则带领同学们创作儿童诗。
“截至目前,我已经收录了46首同学们的儿童诗,并计划在后续印制成册,发给小朋友们。”何禹说,未来,除了延续诗歌背诵和儿童诗创作外,他将从四年级开始带领同学们读宋词,让同学们在诗歌的浸润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诗意地成长。
黑板
张唯青(8岁)
黑板像一只大怪兽,
把粉笔都吃掉了。
吃饭
姚宇轩(7岁)
我吃了一道菜,
进了我的肚子。
菜里有土豆、西兰花、
蘑菇和肉,
我的肚子变成了大超市,
把它们都装了进去。
路灯
兰弈鸣(7岁)
天黑了,
无数的星星落在了地上,
变成了路灯。
马路被灯照亮了,
我被灯送回了家。
值得一提的是,何禹会在每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为他们写一首诗,至今已基本覆盖全班同学。
虞美人(李沁柳)
柳芽青青沁人心,春光惹人怜。今朝喜迎生辰到,家人一堂齐聚、俱欢颜。
遥想去年九月见,懵懂正少年。而今有女初长成,明朝逐梦而起、翔九天!
忆少年(张铭洋)
盛夏时节,南风正茂,垂髫言笑。有铭心之志,渡汪洋之潮。
张家少年年方少,娇子成材看今朝。学海破浪涛,花开竞芳娆。
浣溪沙(赖璟璨)
南风今朝送暑夏,瑜璟少年意气发。灿灿星河梦为马。
眼有山河美如画,心有沧海行天涯。他年盛名满天下。
“在语文课中,我们还会让每个小朋友都站上讲台讲故事,全校班级都这样做。”何禹谈到,在不断地演讲中,同学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班级中的赖同学刚入校时很内向,但在不断的鼓励和班级演讲后,他不仅能在国旗下讲红色故事,在艺术节表演街舞,更在天府新区红领巾讲故事获得优秀奖,儿童诵经典中取得团体一等奖等。后来,赖同学的父母为何禹送了一封信,肯定学校的教育。
张云: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要学会等待,让他们慢慢成长

天府十小数学首席教师 / 张云
原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学术管理人员
区级优秀指导教师
获省、市、区级赛课一等奖
获省、市、区科研论文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发表
多次开展区级及以上专题讲座
“作为一所新体制学校,天府十小兼具了公立稳定性和体制灵活性。”张云说,学校教师团队很具有活力和冲劲,老师们始终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张云表示,教育要学会等,要让他们慢慢成长。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同学书本知识的接收,更要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讲解,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推动天府十小数学教育的发展,让同学们更好更快地学习数学,张云承担起数学课程建设的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数学组共同研读课程标准、查阅中外课程资料、打磨出八千字课程说明,最终提炼为天府十小“拾数课程”。
要落实基础教育校本化,张云谈到,拾数课程通过大单元教育、思维导图、图形欣赏与设计等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数学课程中的对应问题,并通过学科融合、数学绘本等模块,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兴趣。
“教育应当是唤醒和鼓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谈及在天府十小印象最深刻的事,张云说:“在一次家访中,一位母亲因为孩子的变化而感动流泪,感谢学校与老师的付出。因为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就很厌学,来到天府十小之初也总是迟到,与同学们相处困难。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多次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关注学生情绪,并引导班级同学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今,他已经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这是我很欣慰、很有成就感的事。”
雷镇溶:班级设正副班主任,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者

天府十小语文教师 / 雷镇溶
原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语文老师
多次获市、区科研论文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发表
多次获区级赛课一等奖
多次获区级教材解读一等奖
多次指导学生诵经典比赛获区级一等奖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教师的机会更多,新办学校也可以让我实现更多的教育实践。”雷镇溶坦言,在区位优势和两位校长的吸引下,她选择来到天府十小。
在这里,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雷镇溶谈到,学校在教室后方安置了办公桌椅,鼓励班主任在教室里办公,观察学生上课状态,雷镇溶50%的课后时间都在教室中度过。
在此过程中,她也观察到同学们的许多问题,并在课后及时与同学们沟通。
其中让雷镇溶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同学,她是一个内心有些封闭的女孩,刚入学时总是不说话、不回答问题,也不与同学们交流,但是在教室旁听的过程中,她发现张同学很喜欢美术。在与美术老师交流后,通过兴趣引导和老师鼓励,如今的张同学已经能够在班级发言,与同学们交流了。
除了班主任,天府十小也让更多的学科老师担任副班主任,雷镇溶说:“学校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德育者,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做教育。尽管担任班主任会更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开心幸福地成长,也会很有成就感。”
“我不仅被叫过‘妈妈’我还被叫过‘爸爸’。”雷镇溶笑着说道,孩子们的信任让她很感动,她也希望让孩子们在天府十小有安全感、有爱的环境里生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感、有智感、有美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