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课程升级 天府师一探索劳动教育“深水区”

综合
关注“土豆丝先煮两分钟,这样熟得快!”
“我们家的做法不一样,都是直接倒进锅里炒!”
……
周四上午,初一1班学生王靖文正在烹饪教室里给掌勺的同学“打下手”,两人一边在灶台前忙活一边交流着“清炒土豆丝”的做法,讨论得热火朝天。班上其他同学也各自分成小组,洗菜、切菜、下锅,忙得不亦乐乎。

正是上课的时间,二十多㎡的操作间里,锅碗瓢盆摆放得错落有致,同学们身着厨师服,头戴厨师帽,择菜、洗菜、切菜、炒菜……在专业厨师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这一幕,发生在天府师一新学期的劳动课课堂上。
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的劳动课怎么上?如何确保劳动课开齐开好?天府师一给出了参考答案。
知天文地理,懂柴米油盐
田间地头上课打造教育的“烟火气”
“我在家里也会帮妈妈做菜,炒土豆丝没有什么难度。”王靖文边说边熟练地翻动着手中的锅铲,一旁从来没做过菜的小伙伴则是一脸崇拜,“我要多学几道菜,回家以后也做给爸爸妈妈尝一尝。”

这个新学期开学后,天府师一的学生们发现,学校里多了一间大厨房。和学校食堂厨房不同的是,这间大厨房是专门为了他们上课修建的。
紧邻烹饪教室的另一间教室里,一阵阵木香扑鼻而来,“吱嘎吱嘎”的敲打声此起彼伏。上前一看,原来是维修师傅正在指导同学们锯木头。一块块木板被整整齐齐地堆放在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被罗列展开,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打磨着手中的作品。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被正式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天府师一的课表也迎来了这名新成员的加入。作为初一学生的必修课,学校的劳动课程由烹饪、维修、种植园艺和清洁整理四个部分组成,每周四准时开课。
为了提供“沉浸式”学习的课堂氛围,这个新学期,天府师一投用了3间新教室作为专门的劳动课场地。烹饪教室、维修教室、种植园艺教室,从回锅肉到狼牙土豆,从换灯泡到修桌椅,从插花到锄地割稻,学生们的劳动课有了专属“地盘”。而教室里擦得干干净净的一桌一椅,宿舍里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也将清洁整理课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全校师生的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师一的劳动课不只限于传统的教室。学校地处麓山,被三边森林环抱,素有“森林式公园学校”的美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也把劳动课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大自然。
天府师一校内种植有约30种花草树木,以桃树和李树为主,被分别“承包”给了各个班级,树苗由各班统一认养。每年6月初,学校都会举办校园采摘节,师生们共同采摘桃李,收获劳动的果实。

而在学校C区,足足35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加紧打造中。未来,同学们都可以分得“一亩三分地”,用来种植农作物和各类蔬菜瓜果,充分体验躬耕田园的乐趣,将学生从书本带向田间地头。
聘请专职教师、自编校本教材
从“课”到“育”推动劳动课走深落实
“把较大的花材放在上面,较小的花苞放在下面,这样插花造型就会呈现出阶梯式的模样,别具美感……”种植园艺课程课堂上,朱莉老师给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讲解着插花技巧。伴随着一阵阵欢笑声,一蓝蓝漂亮的手提花绽放在同学们的手中。

种植园艺课程接下来还会涉及到树木嫁接、种蘑菇等内容,朱莉老师硕士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能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丰富的实操经验为她的简历增色不少。“等实践基地开垦投用后,还能带着孩子们去种大米,育苗、插秧、收割,大家都很期待。”今年四月,她还在锦江师大一中跟岗学习了一个月,参观、听课、讲课、教研,收获多多。

术业有专攻,为了建设高品质劳动技术课程,除了种植园艺这堂课有专职教师“坐镇”以外,烹饪课由食堂的厨师长负责上课,妥妥专业范儿;维修课的老师请到了后勤处的维修师傅,实战能力强;清洁整理课则由各班的班主任负责,保证开展到位。另外,每堂课还配有一名助教老师,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辅助任课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保障同学们的上课安全。
劳动教育以实践为主,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师资解决了,教材从哪儿来?为此,天府师一专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自编特色校本教材《劳动与技术》。

翻开140页的《劳动与技术》,从一粒种子、一把扫帚、一颗螺丝钉开始,四类劳技课程涵盖了烹饪、种植园艺、维修、清洁整理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方法,通俗易懂、实操性强。
“学校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组,就是为了打磨出最适合同学们的课程内容。”德育处主任蒋朝良介绍道,他同时也是天府师一劳动课校本教材《劳动与技术》的编委之一,“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形成一定的劳动习惯,更重要是通过我们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孩子对劳动的认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
在课程评价方面,依托学校实际和烹饪、维修、种植园艺、清洁整理四大主题,天府师一强化过程评价,给出了“清单式”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关注学生上每一节劳动课的过程性体验,采取量表的形式对每一堂课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将课堂质量更有效地向教师进行反馈。

以清洁课为例,评价分为劳动意识、劳动行为、创新能力三个项目,评价内容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进行区分。不仅老师要评价,学生也要进行自评、互评,一些项目还会涉及到家长的评价。
劳动教育不在于浮夸、不是提口号
向学科融合与渗透,探索劳动教育新形态
“这个床位的同学下来以后要给他特别提醒一下,柜子里的物品摆放不规范,要改进”……初三学生男寝,天府师一的校长杨军正在查寝,他一边飞快地检查着,一边不忘叮嘱身旁的生活老师将检查意见反馈给每位同学。
劳动中的各种“小事”,也被杨军当作了教育的契机。考虑到清洁整理的特性,学校将课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校园保洁、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都安排到了清洁整理的课程内容中来,一举两得。

家务劳动、校园采摘节、学生进食堂……其实,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从来都没离开过天府师一的学习日常。而今,劳动课被正式写入初一学生的新课表,天府师一的劳动教育也来到了新的起跑点。
把维修课上插座的拆装与更换,应用到物理课的“串联”“并联”;把种植园艺课上收获的洋葱,应用到生物课上的细胞壁……接下来,天府师一将重点推动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之间的互相融合与渗透,让劳动教育融汇全方位教学,各学科促进劳动教育向纵深拓展,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形态劳动教育。
校长杨军更期待的是,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的良性循环。以农场为例,学生们在课堂上种植的瓜果蔬菜,都可以通过“义卖”的形式转化为经济价值,同学们可以用这笔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买种子、买肥料,再投入到之后的生产中去,更好地感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内涵和意境。

“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劳动,让孩子去劳动。”在天府师一校长杨军看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劳动中锻炼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课要教给学生的,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技能,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哺到家庭和生活中去。”杨军校长强调到,“劳动教育不在于浮夸,也不在于提口号,有目的、有措施、有方法、有过程,有成果意识,真真实实的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