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要不要鸡娃,怎么鸡娃,一篇思考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什么是鸡娃?按照网络的解释: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鸡不鸡,怎么鸡,鸡到什么程度算鸡,这可能是中国家长思考的终极问题。这里不讲具体的技巧,而是大的方向。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1、鸡不鸡娃取决于家庭的认知和资源。教育的本质是百花齐放,各美其美,没有一条路,是适合所有家长的。鸡娃这条路也是,取决于家庭的认知和资源。所谓认知,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读书仍然非常有用,就希望孩子能够读个985,那鸡娃就是必然的选项。所谓资源,可能取决于家庭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如果你觉得家庭的资源已经足够支撑孩子未来的发展,那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的现在或者找一条不那么卷的升学通道。不要老去羡慕或者鄙视其它家庭的选择,跟你半毛钱关系没有。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2、鸡不鸡娃取决于孩子的基本面。有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天生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就强,这种孩子就是适合鸡的,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条件和资源。有的孩子就是属于你怎么鸡也鸡不出啥名堂的,这种,建议就放过彼此。大多数娃娃都是普娃,要不要鸡?我觉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是要跟孩子一条努力的方向。读书没用,不读书更没用。

3、娃娃读书是消费,投资属性越来越小了。“鸡娃”是一件沉没成本非常高的事情。现在的教育,早就不是“一分投入,一分收获”了。当你咬牙投入几十上百万,期望娃娃以后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结果最后长成了一株狗尾巴草。当然,狗尾巴草也有自己的春天。所以,钱花了就花了,如果你非常在意结果,就不要过于投入,达不到预期,最后自己和孩子都会非常痛苦。你非要计算,在教育路上花了100万,娃娃一个月只能挣个5000,几十年才能回本,太划不来了。如果这种心态很强烈,家里又不是有矿的,建议别卷娃了。把钱存银行吧,可能每天看着存款数字,心理还踏实些。

4、很多家长的焦虑都是来源于心态,一定要有个结果,一定要有个好的结果,这些都是造成焦虑的问题之一。教育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考起北大清华和985,也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教育路上要有好心态。不要看着别人在鸡娃,自己就焦虑了,也一起梭哈。也不要鸡了半天,觉得鸡不出名堂,又开始焦虑了。鸡娃就是磨剑,你磨了十年二十年,发现还是一块顽铁。所以,鸡娃路上要有好心态,只要你不焦虑,焦虑的就是别人。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焦虑吧!

5、不要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娃娃身上鸡娃的最终就是要鸡自己70后,80后,很多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但现在如果你不是读了个顶尖大学,选对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靠读书,真的很难改变命运了。所以,不要老觉得自己读书改变了命运,娃娃读书就能改变命运,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但一般人,也没啥命运可改变啊,物质上说,大多数人有车有房了,无非就是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获得更多的认可感。但现在的娃娃们,对于这些,兴趣不大。不要老用成年人的世界观去衡量孩子的世界观,我们苦苦追求的,娃娃们可能不屑一顾。

所以,鸡娃的最后,还是鸡自己,比起鸡娃,鸡自己可能确定性还更强。

只是要求娃娃,相对于要求自己,更容易一些。

5、鸡娃是各走各的路鸡娃就是各走各的路,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路,有的事情模仿不来。根据家庭的情况来制定升学通道:家里有矿的,也许可以选择国际教育这条稍微不那么卷的路家里有艺体特长的,也许可以根据娃娃的情况规划下艺体道路家里有特殊资源的,在职业规划上也许可以借助这些特殊资源。最后,鸡娃路上最难的是什么?还是心态。这条路上,会有纠结、犹豫、仿徨、痛哭、不甘、后悔、蹉跎、坚定、不舍、抱怨。每一个有娃的家庭,在鸡娃这条路上,都是孤勇者。纵然万般风景都看透,有些路注定还是你独走。加油,看好你们!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