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又获一等奖!城投驿都追求完美路上的三个“臭皮匠”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2月,成都城投驿都学校初中数学组老师姜洁、陈虹宇、阳舰参加成都市“2022年新课标解读比赛”荣获一等奖!

“践行新课标 构建好课堂”。

成都市 2022 年初中数学从“课标”到“课堂”系列活动之——《新课标》解读比赛活动。 成都城投驿都学校三名老师从52组决赛参赛队伍,156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决赛一等奖,阳舰老师荣获优秀个人。

专家点赞获奖设计:实现了项目式设计“以终为始”,学生为产品的主人翁,不断迭代产品,学生重点推动明线(产品)的优化,教师重点推动暗线(数学知识技能素养)的发展等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点。

参评设计更被作为案例展示在“四川省初中数学12月网络教研活动”中。

熬大夜 改细节

总有不完美,却总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作为龙泉驿区唯二参赛的学校代表,准备决赛的时间点又正好是11月疫情期间,三位老师线上教学之外,几乎都在“腾讯会议”。

分享阅读大量新课标解读书籍的心得体会,从“项目式学习”这一主题架构解读内容。

从学生身边真实情境出发选定“测量校园迎曦湖”,梳理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测量方法:可见可达,可见不可达,被遮挡住的不可见不可达……匹配相关知识:方位角+距离、方位角+方位角、三角函数相似测距、相似测高等。

从学生知识生成和迁移过程,逐步迭代项目制学习的“学习产品1”、“学习产品2”、“学习产品3”……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从新课标学习,到课堂落地实施;从理论到案例,浓缩为15分钟的精练解读。

三位老师反复经历增添内容,优化内容,凝练内容的过程。

最后两周时间,课件更改18版,文稿“定稿”之后又改8版。

决赛日子,三人小组想到一个好点子,又决定修改方案,重做课件。

最后冲刺的两个夜晚,继续通宵熬大夜。

他们说“熬夜不值得提倡,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方法论。”

虽然熬夜听起来有点矫情,但熬夜背后其实是“不在乎时间空间,对完美的始终追求。”

因为,总有不完美,但总在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爱学习,去创造

三个90后,敢拼敢造的“臭皮匠”

姜洁,陈虹宇,阳舰,三个妥妥的90后。

他们通过书籍、知网学习,也在知乎、B站查资料。

为了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可以“讨论方案,推翻设想,重起炉灶。”无限循环。

为了体验学生学习情境,亲身体验测量,设身感受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坚持使用更具难度的教学软件focusky。

……

当被问到为什么你们是一等奖时,三位老师没有特别渲染自己的课件内容,而是特别提到一点:“可能是讲述比较灵动接地气吧,我们不想做特别正襟危坐的成果汇报,而是想和到场的评委专家分享我们的所思所感和所创,项目式学习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彼此都是探究的同路人。”

在90后三人小组身上,可以看到描绘年轻人美好向上的一切特质:

爱学习,爱挑战,不怕困难,永远愿意重头再来。

而这些特质也让年轻人迅速成长。

这是姜洁来驿都的第三个年头,而这已经是她斩获的第四个赛课一等奖。

更年轻的陈虹宇和阳舰也分别有两个一等奖入手。

顶层引领 日常辅助 精神后盾

两位数学大佬,成就背后的最强辅助

陈英,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原七中育才数学教研组长,成都数学界两大权威竞赛教练之一。

邓薇,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原七中育才教务处副主任,长期担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就是这两位名号响当当的数学大咖,在背后默默支撑着我们的90后三人小组。

顶层引领。

帮助锚定新课标素养核心,引领活动设计内容,抓取教学解读要素及亮点。

比赛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陈英和邓薇两位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日常辅助。

准备比赛期间,时间紧,任务重,邓薇老师主动包揽日常教学协助任务:出卷子,阅卷,给学生准备学习材料。让三位老师专心投入比赛。

精神后盾。

“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你们很优秀!”

“材料不要再改了,放松心情,熟悉说课稿就好。”

不管是精神鼓励还是经验建议。

不管是一起开会头脑风暴,还是赛前赛后电话关心。

两位大佬,始终给予三位年轻老师坚定的支持。

“两位大佬的鼓励和支持是定心丸,让我们敢放心大胆的往前冲。”

——姜洁 陈虹宇 阳舰

而这种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方式也是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日常缩影。

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时常走进三位年轻老师的课堂听课,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倾囊相授几十年沉淀的教学经验。

三位年轻老师随时提问,学习模仿,也在两位大佬的引领指导中学习到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能力: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构建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不止停留在学习知识本身,而应该探究知识产生的原理,让知识更易传达,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个臭皮匠”获奖的故事,

是年轻奋进的力量,是师徒结对的传承。

也是驿都每一位终身学习者对教育追求的缩影。

不负热爱,不负期待。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