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研、课程和课堂新模式:新高考来了,石室中学这样做……

综合
关注6月27日,《四川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文件明确,从2025年起,四川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改为采用“3+1+2”模式,改革将从全省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四川新高考改革真的来了!中小学应该如何应对呢?为此,石室中学上线了新高考选科小程序,并且发布了详细的“选课攻略”: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

了解高校学科门类下设专业,明确选科限制





















2021年新高考选科指引3.0版的数据情况
选什么组合才最适合?
“作为家长,我们怎么了解孩子们更擅长哪种选科组合呢?”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
2、结合孩子的学科学习能力。
3、别忘了查阅高校专业设置选科限制要求。
什么是学科学习能力?我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呢?
可以参考孩子日常考试成绩来选。根据孩子成绩,用数据帮助孩子“精准选科”,个性化选科才是科学的选科。具体怎么看,看下面跟着操作就好!
成都石室中学新高考选科入口
1、在微信中输入‘慧道家校共育’查询,点击小程序进入。

2、点击下方‘应用’菜单,上方可显示‘新高考选科’菜单。

3、点击‘新高考选科’菜单进入选科功能页面。

当还未开始选科时,进入选科功能显示暂未开始选科页面;在开始选科的前几天,进入后显示选科预览,可查看具体选科时间以及选科注意事项。


模拟选科调研
模拟选科开始后,可选择考试查看成绩分析,或查看选科开设的专业及院校,在权衡不同学科组合的优劣后,进入开始选科页面完成组合选择并提交;在活动结束前,可修改选科结果。




模拟选科是正式选科前重要的环节,学校会根据同学们的模拟选科结果部署模拟分班、师资配备、主题教研等工作,为正式选科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小小的选科背后,凝聚着学校和老师们巨大的心血,请同学们务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哟。
选科指引
根据国家及“四川本科(专科)选课指引”要求,实现学生通过选科组合查看可以报考的专业以及大学,或通过专业、大学查看学科的报考限制。



选科结束
选科结束后,可查看最终选科组合结果,该结果不可修改,请大家认真选择。

选科建议
可以参考三种方式
1、选科查专业,先明确选科计划,然后查看可选择的专业;
2、专业查选科,选择意向专业,再查看意向专业下的选科要求;
3、大学查选科,选择心仪的大学,再查看该大学里的选科要求。
物理组合
物理+化学+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 | 96.36%
优势:未来可报考专业多,纯理组合,学科单一,此方案总体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大,能互相促进。
劣势: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异常激烈,当然在新的选科要求下,估计该组合将会在理科中人数猛增。
推荐人群:
1、理科逻辑思维能力优于文科能力;
2、未来确定好报理工类专业的考生,重点推荐该组合。
物理+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 | 95.53%
优势:地理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偏理科目中,地理难度不大。如果是传统理科考生想搭配一门文科,可选择该组合。
劣势:选地理的人数在各省市一直位居前列,在实施新选科后,预估该组合选考人数会和物化生不相上下。
推荐人群:
1、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
2、对自然科学有较浓厚兴趣,地理成绩比生物成绩好。
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比例 | 90.43%
优势:选这个组合的同学一般是想读理科,但不想学生物,同时政治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学政治,大学公共课也有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该组合报考的人数最少,竞争力相对较小。
劣势:政治与另外两科关联度不大,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非常多,是偏文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选择人数少,有的学校开班不多,配备的师资力量也可能较弱。
推荐人群:
1、物理、化学成绩比较好;
2、对于背诵较为擅长,兼具较好的文科思维能力;
3、对未来步入大学有着明确的计划,有考研、考公准备。
物理+生物+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 | 50.66%
优势:总体上看,偏理科目中,地理和生物相对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学习较轻松。
劣势 :在新的选科要求下,专业覆盖率太低,绝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不能报考,基本只能报不限选考科目,地理科学类类、限选生物类的专业。
物理+生物+政治
可报专业比例 | 51.08%
优势:生物难度比化学略低,同时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选择该组合人群较少,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物理、政治不易拿高分,三门学科关联度不高,学习难度较大,未来可选专业相关度也不高。选择该组合人群较少,有些院校很难单独为该组合学生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物理+地理+政治
可报专业比例 | 51.15%
优势:这个科目组合更像物理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物理可以报的专业范围,做出不得已的选择。报考人数不多,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与“物理+生物+政治”学科组合劣势情况相似。
物理组合特点分析
①如果未来确定报理工类专业,建议选“物理+化学”组合,最好还是传统老理综。如果自己其他科目非常好,可以物理+化学+X(自己擅长科目);
②整体来看,不太建议选“物理+非化学+X”组合,即上文后三种组合。如果化学实在不行,再考虑生物、地理、政治中选两门擅长的科目。
历史组合
历史+地理+政治
可报专业比例 | 47.24%
优势:传统的纯文组合,与初中知识有联系,学习适应比较快。
劣势:学科比较单一,背诵记忆量大,可报专业比例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推荐人群:
1、明确未来报考专业属于人文社科类,例如法学、新闻学、艺术设计学等;
2、历史、地理、政治成绩相对不错。
历史+地理+化学
可报专业比例 |46.23%
优势:地理和化学更偏理科思维,重理解,记忆背诵压力小。
劣势: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专业之间衔接较少,整体来说,专业报考受限。
推荐人群:
1、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
2、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文科记忆背诵。
历史+地理+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 | 46.26%
优势 :地理和生物是比较容易的,对背诵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劣势: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的理工类专业少。该组合是很多历史组同学的选择,竞争压力较大。
推荐人群:
1、历史、地理、生物成绩相对不错;
2、对单独学科可选专业情有独钟。
历史+政治+化学
可报专业比例 | 46.92%
优势:历史和政治之间学科关联性较强,能相互促进。化学比较难学,所以该组合报考的人数不会太多,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两文一理组合,学科间差别较大,需要学生灵活调整学习思维。未来选化学的人会激增,想拿高分不容易。搭配化学,对专业选择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推荐人群:
未来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选化学主要是因为该科成绩比较好。
历史+政治+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 | 46.96%
优势:历史和政治之间学科关联性较强,能相互促进。生物在偏理科目中相对比较容易,也是很多文科强理科弱的学生的选择。
劣势:文科学霸聚集,未来能报考的专业还是以人文社科为主,理科可报专业极少。
推荐人群:
1、历史、政治、生物成绩相对不错;
2、记忆背诵能力强,但不想局限于文科思维的学生。
历史+化学+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 | 46.04%
优势:该模式是在以前选科要求背景下,很多物理成绩不好的考生,“被迫”选择了该组合。但在新的选科要求下,该组合人数应该会急剧下降,甚至可以“忽略”。
劣势:不仅学习难度大,学生需兼具文理科思维,且专业覆盖率在312中最低。不太推荐该组合。
历史组合特点分析
①主要以报考偏文专业为主,少量理工科专业可选,如:建筑类、园林类等;
②可报考专业范围相对较窄。报考历史组的同学最好能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为人文社科类;
③相比物理,历史学习容易一些,是擅长记忆背诵的学生能发挥优势的学科。
根据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石室中学从教研建设、课程建设、课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新高考改革的整体建构
一、教研建设
1、树立全新的课标、教材、教师观
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重视课程内容架构,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2、开好基础课程,创新开设拓展型课程
适应高考要求,提升出口质量,构建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
3、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融合
深入推进精准教学,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4、教师成为教学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者
教学研究应该形成“理论+实践研究+反思”的循环发展闭环。
二、课程建设
1、新高考改革下,课程设置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选课组合下,构建合理课时安排,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2、在选择性选修课程基础上,依托教研组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探索新高考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并逐步固化,形成教研组特色。




















三、课堂研究
课堂转变:
转变一: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转变
传统教学学生为应试而机械地学习、记忆、训练,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解决真实问题现象非常普遍,传统课堂转变到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协作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转变二:育分到育人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必考、首选、再选科目变化,高校录取方式改变。教育质量不只是体现在最后的学习结果上,而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表现上,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和品质。人才观的转变,将推进学校教育深层次变革。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转变三: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学习的变化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外控的,是被动的、积少成多的,也是渐进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内发的,是主动的,也是整体性的。
转变四:认知学习到元认知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具备良好认知学习能力,更要是学会学习的人。“元认知”的教学法,通过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及监控达成目标的过程 ,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会控制和促进学习。
新教材学习,学生需要知识构建、问题解决和反思改进,从而实现概念同化知识迁移。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认知,更应关注学生认知过程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自我。
高三教学示例



















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主题式教研听课研究总结单
顺应时代需求,全面落实新高考政策,石室中学力求把握改革精髓,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科共性,为国家选材、为高校选生、为考生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