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一起栽蒜苗 成都这所小学的数学课太有意思了!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春光正明媚,播种恰逢时。在这个春光潋滟,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新课标的视域下,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2023年4月19日下午,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组陈钰珏老师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学生“栽蒜苗“实践活动课。

上课之前,由李倩怡老师对本节课《栽蒜苗》进行了教材解读。李老师着眼于本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本课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聚焦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数据的统计和表示、立足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和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并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教学过程对本单元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蒜里有乐

这节课的学习时间长达半个月,以跨学科综合为特色,融合了科学的实验、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的统计等教学内容。课前14天,陈钰珏老师给每位学生发放“记录蒜苗生长的统计表”,让学生每日观察自己亲手种植的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数据,填在统计表里,为期14天。孩子们热情高涨,满怀期待的选择大蒜和容器,迫不及待地种下,精心照顾,认真做好记录。   

蒜里有趣

新课伊始,老师说要了解小小种植家们的种植情况,以此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想告诉大家自己种植的蒜苗的生长情况,很快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课中,让孩子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小组进行整理,填统计表。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设置了“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图制作时,出现新问题:格子不够怎么办?孩子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碰撞、辨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格表示多个厘米数,促使学生在原有经验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同时,通过评价、比较,对已有经验进行再反思,获得深层次的数据分析经验。

最后,根据制作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的优势,还通过比较,发现了蒜苗生长的规律,并试着预测蒜苗未来的生长趋势。更让孩子们知道了亲身体验远比想象和猜测更加生动有趣,也体会到了书本知识和亲身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蒜里有味

独行慢,众行远。课后,老师们针对这节课进行了交流,老师们纷纷指出了这节课的亮点,同时给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们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立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且这节课贯穿于科学、数学和综合实践等多个学科,馨宝们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更体验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真正让课堂生活化、实践化。    

每上一节公开课,都是一次磨练;每听一堂课,都是一次收获。通过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教学研讨的互动教研方式,促使了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老师们的积极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相信在整个团队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的教学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