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 2023美国青年来华学习汉语线上项目在立格实验开课啦!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2023年度NSLI-Y美国青年来华学习汉语暑期线上项目文化体验课在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开课啦!

关于这个项目 你都了解吗?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青年来华学习汉语项目”即由协会与美国AFS组织合作运营的NSLI-Y奖学金项目。

该项目选拔优秀的美国高中学生来华进行汉语学习。

通过该项目激发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加深对中国文化了解,满足他们对汉语学习需要,增进中美友谊。

美国学生入住中国普通家庭,到接待地区的中学学习,迅速进入汉语环境,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2017年至今,立格实验已连续七年承担该项目,为约两百名美国学生提供汉语课程教学和文化体验服务。目前,该项目转为线上教学。

本次课程有哪些精彩的内容?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赶紧来看看吧!

感知“二十四节气” 传播中国文化

北京时间2023年7月1日7:30-9:40,立格实验英语教师任燕通过线上执教文化体验课《二十四节气》,带领美国青年感知“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及一年中气候冷热的变化。先辈们为了科学合理地指导农业生产,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关于时间的智慧。

根据美国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汉语基础,任燕老师精心准备了拼音、汉语、英语三位一体的文字,承载文化传播的任务。

通过冬奥会的倒计时视频唤起美国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通过对节气的划分帮助他们了解节气名称及含义。

关于节气的介绍自然少不了民俗活动、传统食物等,任老师还现场为同学们展示了日常生产劳动中的竹编制品,以及立春习俗——“咬春”中春卷的做法,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浓厚。同学们还从课堂中了解到蹴鞠、收小麦,插秧等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农耕活动。

在课堂中,美国学生对24节气的相关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对于节气文化中的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知识也积极提问,并在课堂最后主动提出了要继续这个话题,有同学表示课后也会做更多研究去更加深入地了解24节气。

本次活动加深了美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进了中美青年的友谊,对立格实验中外人文交流有重大意义。

诵读中华经典 弘扬华夏文明

2023年7月8日上午7:30--9:40,立格实验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组陈琦老师和立格实验校的四位中国学生谢瑾瑜、韩谨汐、彭靖涵、朱蕊一起为今年参加此项目的8位美国学生带来了一堂别样的“中国诗词经典诵读”线上文化体验课。

一开始,陈老师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相互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陈老师便展开了此次的教学内容。陈老师首先播放一段《中华诗词大会》的短视频来激发美国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今天学习的主题--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读什么,当然要读“唐诗宋词”。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唐诗宋词中的押韵和修辞手法,让唐诗宋词朗诵起来朗朗上口,朗诵唐诗宋词有助于美国学生练习他们的中文并了解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

在介绍了唐诗宋词的类别后,陈老师着重带着美国学生感受了四首古诗词,它们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静夜思》及王安石的《梅花》。

陈老师在这节课给美国学生准备了几个有趣的游戏,比如:将诗人和诗连线匹配;美国学生画一幅诗歌的意境图,中国学生猜测诗歌的名字;美国学生读上一句诗,中国学生背出下一句诗;美国学生从四首诗歌中选择一首来进行表演等。这些游戏激发了美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场互动效果非常好。

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互动中,欢声不断,孩子们隔着屏幕也感受到了彼此交流的热情,课程快到尾声时,美国学生依依不舍地和老师挥手告别,陈老师鼓励美国学生在课后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唐诗宋词。

课后,美国学生Mara自己演唱并录制了一首中文歌曲向陈老师以及参与互动的中国学生表达感谢。

国际理解课程是深度贯彻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典范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师生了解文化,理解彼此,达到消除误解,最终形成见解。本堂课既帮助美国学生了解了中国经典诗词的内涵和美,也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和学习的舞台。

国际理解课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交流式的课程,必然会是让师生都受益终生的学习课程。陈老师课后对学生们说:“希望在今后的求学生涯和人生旅途中,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不要忘记咱中华文化的根,我们一定要铭记:我们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一定要传播和发扬咱自己的文化”。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