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挖藕、捕鱼!三原外国语的劳动教育太接地气了!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逮到了!逮到了!哦哟,这条鱼好大!”

“快来这边挖,我发现了藕王!”

10月28日上午,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的“三原湖”内传来阵阵欢呼声,学生、家长们身着防水服,手拿渔网、铁锹,沉浸式体验劳动的乐趣。这是学校的“赞劳动 庆丰收”三原湖捕鱼采藕活动,也是学校劳动课程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劳动品格,促进全面发展。

全家齐上阵

校园内上演大型“摸鱼”现场

在简单的动员仪式后,捕鱼采藕活动正式开始。学生、家长们斗志满满地冲入三原湖内,誓要拿下鱼王和藕王,场面颇为壮观。

“不要用网子,直接上手抓!”刚开始时,捕鱼区收获不多,岸上围观的家长们纷纷支招,但很快大家就掌握了诀窍,随着一声惊呼,一条大鱼被捕捞上岸,足有5.8公斤重,这也是当日的鱼王。

“心里面十分舒畅、十分高兴、十分自豪、十分喜悦!”初二2班学生胡淇航连用4个“十分”形容自己抓到鱼王的心情,他还大方分享了成功秘诀:“必须要冷静,你想去摸它,就要轻轻地去,如果声响太大,会引起波动,鱼就会跑。”

相对于捕鱼区的热闹非凡,采藕区略显安静。由于莲藕隐匿在厚厚的淤泥下,稍不注意,就会被挖断,所以这项技术活+体力活,需要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我觉得采藕非常有趣,还很考验技术和合作。”来自初二9班的熊梓浩同学一连收获了十多根藕,其中最长的有1.13米。本以为藕王已收入囊中,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最终由初二2班和5班拿下藕王,其中最长的藕2.85米,最重的藕3.65公斤。

“我们听到学校开展这种活动,就第一个过来报名了。”初二6班家长任恒均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参与挖藕捕鱼,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子关系,还与学校加深了感情和了解。

据学校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廖骏驰介绍,为保障活动的安全开展,学校前期对场地、交通等方面都做了精细规划。例如:提前排放部分湖水至安全水位,清理湖心区域莲杆,排查湖内安全隐患,并对淤泥进行一定程度的硬化。

同时现场还配有校医,为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受伤或意外情况,做好医疗和紧急救助的准备。

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三原外国语校长曾成彬在动员仪式上谈到,学校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也在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捕鱼采藕正是学校持续开展多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今天只是我们项目式学习系列活动的其中一环。”曾成彬强调,在活动开始前,初二年级学生就已经在生物课堂上学习了鱼和藕的相关知识,此次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所学到的知识,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现场,廖芳琴、何晓艳、符严华三位生物老师穿梭在人群中,手里拿着学生们提前一周调查的资料,对照着给同学们讲解鱼和藕的种类、形态、特征。

“鲢鱼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体色有很多斑点,它的头大,我们吃鱼头火锅就是吃的这种。”在基础知识上,老师们还拓展了不少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常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是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今天是学生亲自实践,后续孩子们还会在生物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劳动的喜悦和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我们也会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巩固。”

活动最后,各班分配了劳动成果,并将部分鱼和藕赠与校长和班主任,以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回家后,同学们将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这些食材烹饪成菜品,通过拍照、录像的方式,与班上其他家庭分享。

“我们还会把这些劳动成果分享给社区,感谢社区、派出所日常对孩子们的关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爱。”廖骏驰说。

据了解,三原外国语学校是首批“成都市劳动教育试点学校”,长期坚持五育融合、家校协同,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联动发展。长期开设的“农庄课程”深受学生、家长喜爱,不仅有农作物的种植、培育,还有对劳动成果的制作,比如泡泡菜、制作豆瓣酱等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以乐促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