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馆校合作迈入4.0时代!成华区与24家场馆联合打造“行走中的课堂”

综合
关注12月25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广旅局指导,成华区教育局、成华区文体旅局主办的成都市研学示范点课程发布会暨研学工作推进会在成华区举行。现场发布《成华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管理办法》,分享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馆校课程研究》阶段性成果,推动该区馆校合作发展迈向4.0时代,深化打造“行走的课堂”。


成华首发研学旅行管理办法三十条
推动区域馆校合作发展迈向4.0时代
会上,成华区作了“馆校合作▪共育未来——区域馆校课程构建的成华探索”的主题发言。发言中指出,成华区馆校课程协同机制经历了馆校单向输出1.0时代、馆校双向互动2.0时代、区馆校三向联动3.0时代,目前正处在区馆校社多向协同的4.0时代。

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馆校研学作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窗口,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这篇文章,赋予馆校课程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让馆校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行走的课堂”。下一步,成华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将馆校课程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更好地发挥场馆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还将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对课题做进一步优化调整、深入研究,力求在馆校课程、研学旅行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更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会上成华区还发布全市首个区县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管理办法》。《办法》分为总则、组织领导、课程内容、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纪律要求、经费保障及附则等九章三十条,对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基地线路、组织形式、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等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成华区将与24家场馆深度合作
创新探索多元化优质特色研学课程
记者在现场发现,来自省博物院、省科技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永陵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24家馆(院、园)的相关负责人出席此次发布会。成华区将陆续与这些场馆深度合作,创新探索多元化优质特色研学课程。


据悉,成华区馆校课程设置,以场馆为线索、分为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初中段及高中段五个学段整体开发课程,学校以“场馆必选+内容自选”和“场馆自选+内容自选”选择课程。要求小学每周2课时,一学期累计不少于36课时。中学每周1课时,一学期累计不少于18课时。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馆校课程的课时来源,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课和课后延时服务课等均可。


成华区研学旅行经验值得借鉴
2025年成都将创建博物馆发展先行区
西南大学社科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牧华盛赞成华区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推动区域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系统化、课程化开展,是一种模式创新,也提升了研学实践教育的内涵品质。他认为:成华区是馆校课程开发的先行先试区,坚持统筹规划与自主开发双线并行,创新馆校课程构建路径,建立长效协同开发机制,加强与多家文博机构合作,积极探索馆校学习模式,开发系列馆校课程50门,形成了多方参与育人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今天成华发布了《成华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管理办法》,为全市各地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据悉,成都2025年将建成高水准的“博物馆之城”和博物馆发展先行区,落实《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支持学校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和价值,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场馆,体会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先进的科技文化。市教育局希望各区市县深入贯彻《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场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深化育人合作机制建设,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开发更多高质量的馆校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