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今日春分,与天鹅湖小学共赴一场传统文化的“盛筵”!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今日春分,湖畔杏花初露,草长莺飞,时光向暖时,万物复苏,一切美好又如约而至。3月20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天鹅湖小学共同承办的“成都市第十六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专题活动”在天鹅湖小学“不·凡”多功能厅举行。

本次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分为课例展示及点评、圆桌沙龙及经验分享、专家讲座、专家总结及点评四项议程。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教育研究所袁文所长、成都市教科院传统文化研究室罗晓辉主任、成都市教科院传统文化教研员薛涓老师、龙泉驿区教科院车万国副院长、天府新区教科院钟伟主任、龙泉驿区教科院小学部李华芬副部长、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分校何海燕校长、天鹅湖小学周学静校长,以及来自龙泉驿区教科院负责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的各位教研员们,和来自天府新区相关学校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共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路径,分享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价值与意义。

此外,通过直播的方式,成都市各区(市)县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老师也在云端相见,共同在春分之日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研讨的盛会。

春分,享春趣

春分时节,立蛋、吃春菜、放纸鸢,或邀三五好友踏青赏景,是历来的传统。这一次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正值春分这天,自然也少不了在湖畔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暖和美好。

在“不·凡”多功能厅外,美术组的老师们精心布展,准备了各类书画作品供大家欣赏;通往多功能厅的路上,挂满了孩子们制作的大小纸鸢;厅外的阶梯上,师生们创作的春日主题画作,让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目不暇接。

在观春展的同时,学校美术组的老师们还安排了手绘体验,让大家描摹春日的缤纷色彩。一旁的竖蛋体验点和非遗点茶体验点同样人气爆棚,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依次体验春分的传统活动,享受春日的乐趣。步入多功能厅,各类春点早已“等候多时”,食堂师傅精心制作的青团、凉面、小酥肉,让老师们收获舌尖的春日惊喜,也对即将开始的专题活动充满了期待。

春日,听春声

在五年级鹅宝们吟诵的诗词声中,活动拉开了序幕。三年级鹅宝们伴着《春三月》的歌曲翩翩起舞,将舞蹈之美与中华传统诗词相结合,开启了对春分节气的探索。

周校长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和老师致欢迎辞。她说,作为一所创办不到五年的学校,天鹅湖小学正如春季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建校伊始,学校就秉持“看见你的美”作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成就一所缔结爱、传递美的学校。通过创设160余门独具特色的SWAN课程,让孩子们选课走班,发展兴趣;也通过推进美好课堂建设,为孩子们搭建有爱、有美、有料、有趣的课堂。“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厚植传统文化,既立足当下,也影响未来,同时在新的时代,借助人工智能等手段,在诗词歌赋里面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传统文化当中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车万国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灵魂根基,也是青少年涵养品格、提升素养的重要源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就是要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魂魄贡献力量。”

随后,天鹅湖小学语文教师彭琪带来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例——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彭琪老师带领鹅宝们一起探索传统节气的奥秘、感受传统节日的趣味,同时利用AI人工智能,在课堂上设计有趣的节气活动,让孩子在春分的时节里,感受诗词中的春分,在这个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府新区第六小学李芳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具有浓烈传统色彩的课堂。她利用“学古诗,品习俗”的任务,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中国的三个不同传统节日,每首诗都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让孩子们想象节日特有的情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们做小小文化传承者。

两位老师的课堂以“探春分由来”“晓春分习俗”“读春分诗词”“体验春分活动”等学习活动串联,带领孩子们走进春分节气,在学科融合的趣味课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时,研新篇

课例展示结束后,天鹅湖小学程竹老师和天府新区南湖小学徐丽老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索”,向老师们做了经验分享。程竹老师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看见文化自信之美》为题,从“看见课程之美”“看见活动之美”“看见合作之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天鹅湖小学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美好课堂、星光夜市、SWAN小镇课程、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家长课堂、湖畔书画社……天鹅湖小学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还远不止于此。“我们在龙泉驿这样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汲取的是上千年的文化养分,传承的是古驿道上的蜀风雅韵,奔向的是对自我保持自信、对世界保持欣赏的广阔之路。”

四川天府新区南湖小学的徐丽老师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氛围营造、课程构建、课程实施等方面,分享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实施中的探索和实践。“双线并行,多元共生”的传统文化课程构建原则,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南湖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入研究。

两位老师的分享结束后,成都市教科院罗晓辉主任、天府新区教科院钟伟主任、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分校何海燕校长、天鹅湖小学李红副校长、天府新区第六小学钟敏副校长、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程竹老师和天府新区南湖小学徐丽老师共同参与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圆桌沙龙环节。

罗晓辉主任表示,文本是有边界的,一切合理的解读结论,都必须从文本中寻求证据的支撑,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一定不能浮想联翩,不能想当然,要实事求是。正确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尊重文本事实、文本逻辑,遵从人类的基本情理。语文教学是专门化的职业,需要专门化的学科知识作支撑。语文教师要不断深耕自身的学科素养,用长期的、结构化的专业知识建立扎实的学科框架,发展突出的专业优势,更可能行稳致远。

在钟伟主任看来,语文教育既要克服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做法,也要避免用一种教学方式(比如任务驱动、群文教学或者大情景、大单元)包揽全局。守旧与形式主义都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何海燕校长认为,《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导向,只有超越传统“知识本位”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才能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因此,教师不仅应具备全面而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应具有课程智慧——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智慧发展。

李红副校长表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回归本真,呈现真实的学习场景非常重要。此外,语文新课标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把这种方式带进课堂,用AI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支持,才能丰富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钟敏副校长也认为,最好的教学情景就是文本本身。借助“读故事、想画面、品习俗”的诵读与对话,以核心问题设计开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文本教学与文化认知间搭建桥梁,在感受与对比中,更能让学生深化对中国诗歌、传统文化的了解。

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教育研究所袁文所长为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活动是一次完整的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研讨,各方的观点为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参考,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能为未来的学科教学和文化传承指明方向,“感谢天鹅湖小学提供如此美好的研讨氛围,能在如此温暖的时节和大家相聚在这样漂亮的校园,已是不负春光。”

短短一个小时的圆桌沙龙,专家教师们不断抛出新颖且深刻的教学观点,让现场的老师们收获颇丰。也为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专题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