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何惧星汉遥?“神舟之父”戚发轫院士在二十中开讲啦!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5月24日下午,为进一步发挥专家人才作用,助力学生启迪心灵智慧、启悟人生理想、启蒙职业规划,在成都市委人才办的指导下,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金牛区委人才办、金牛区委党史研究室、金牛区教育局、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主办,北京科思腾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四川太空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戚发轫院士走进金牛校园专场活动在成都二十中如期举行。

下午2点10分,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戚发轫院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座无虚席的礼乐楼,现场600余名大同学子以持续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 副校长杨关键代表学校向戚发轫院士

敬赠为本次活动创作的书法作品

◎ 戚发轫院士为成都二十中师生

题写寄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活动开始前,戚发轫院士观看了大同师生专门创作的航天书画作品及航天模型。

历经战火洗礼、赓续红色血脉的大同校园迎来戚发轫院士,成都二十中党委书记徐光杰对此深感荣幸。讲座开始前,徐书记简要介绍了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从三易校名到四迁校址,成都二十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党建带团建,凝成了具有红色记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大同文化,形成了“德育首位 艺体见长 竞赛领先 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向着航天强国的奋进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徐书记表示,学校将诚邀更多共和国的“大国工匠”、“无双国士”走进大同校园,以才育才,让科学兴国的种子,在大同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航空人,铸大国长剑,攀科技高峰,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一次次镌刻在浩瀚的苍穹。在中国航天壮丽的史册里,航天人的身影永不磨灭!

戚发轫院士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了航天日的确立意义、航天员名字的由来、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中国航天传统精神及其核心、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核心,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航天知识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

回忆起当年的种种艰辛,戚院士的脸上不见丝毫抱怨,却满是骄傲与自豪。年过九旬的戚院士在台上全程脱稿,思路清晰,娓娓道来;台下听众静默端坐,仔细聆听,高山仰止。

“您为什么选择投入航空航天事业呢?”“当下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面临什么问题?”“航天技术对增进民生福祉有哪些作用呢?”讲座现场,戚发轫院士在回答学生问题环节,既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忱和未来期望,也指出了航天事业的战略地位和面临的挑战,并为参与互动的同学送上航天纪念品。

戚院士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品质,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航天梦”的种子,留下一支名为“航天精神”的火炬。

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将提前准备的航天主题绘画作品献给戚发轫院士,用青春画笔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添上生动的注脚。

万象星辰,参天北斗,从蹒跚学步到超越自我,从摸索前行到巍然挺立,航天人的故事可歌可泣,航天精神深入同学们的内心。

在航天知识竞答环节,每个班派出代表参加大比拼,白板上的一笔一划都是同学们对航天梦的追逐印记,体现出大同学子丰富的航天知识储备,展现了大同学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成都金牛区专家人才代表为最终优胜者颁发奖品并赠送航天相关书籍。

长河能够流广不壅,是因为源头生生不息

中国航天事业可以薪火相续

是因为中国航天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航天

一个点燃、播种、实现中国高科技梦想的地方

梦想的天空依旧蔚蓝,追梦的脚步依然铿锵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未来征途漫漫,让我们继续以梦为马

赓续航天精神,奔赴星辰大海!

戚发轫

1933年生于辽宁省复县,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

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2020年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202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成就)。

据悉,这是金牛区“骄子引力 领航三启”2024年度专家人才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四期活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民,航天育种(成都)试验室总经理王合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29所副总工程师周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海峰,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资本运营部新业务负责人王超,金牛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委人才办主任罗胤,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金牛区教育局局长、一级调研员丁学林,金牛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区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徐波,金牛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蔡余丰,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谭霞,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黄海,学校党委书记徐光杰,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利军,副校长杨关键、李睿、陈娟以及区内学校教师代表出席本次活动。此外,本次活动线上同步向金牛区其他中小学直播。

活动结束后

大同学子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快来看看大家的收获与感悟吧!

01

七十年前,我们的先辈怀揣梦想,勇敢开启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没有人做过,我们就自己开路!”那时,中国的科学家们自力更生,以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在艰苦中磨砺,让中国的航天梦生根发芽,逐渐赶上世界前列。

在这七十年的历程中,中国航天人历经风雨,饱受质疑,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这个任务,我们必定完成!”如今,中国已跻身航天大国之列,展望未来,我们年轻一代将继承前辈的荣光,奋斗在航天事业的最前线,传承和发扬这份伟大的航天精神,共同筑梦红色航天强国。

戚发轫院士的期望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年,我们将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怕困难,敢于吃苦,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中永远闪耀,熠熠生光!

——赵梓莲

02

回望中国航天史,我深感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易与伟大。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辉煌成就,每一步都凝聚着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从无到有是最艰难的一步,如今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我们更加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们中国航天的开篇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颗卫星,更是航天人精神的象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航天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不断进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不负前辈的殷切期盼和嘱托,绘制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

——罗心昀

03

航天,虽然看似遥不可及,却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紧密相连,更承载着祖国的明天。随着地球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未来的能源之谜正等待着航天人去揭晓。

如今,我国已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但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要从曾经的追赶者变为未来的领航者,这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也要在前辈们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共同书写未来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再创辉煌!

——季柳言

04

小时候,我常常仰望星空,梦想着遨游太空,探寻宇宙的奥秘。直到今天听了戚院士的演讲,我才深刻意识到,每天陪伴我们的电视等科技产品,背后都凝结着中国航天人一步步从无到有的探索和努力。

此刻,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将中国从航天大国推向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航天人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将是我前行的动力。我将以这些精神为座右铭,争取在未来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黄俊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