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数学课堂如何落实“双新”?成都协同外语学校小学部这样探索……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2月18日下午,成都协同外语学校小学部举行“双新为轴,协同育人”第九届教育教学研讨会小学数学分会场活动,此次活动邀请金牛区教科院教研员苏晗、董莉、袁玉玲老师做教学指导。

第一节课由二年级胡小雨老师带来《做个乘法表》课例展示。胡老师以四个追究活动引导学生由对部分乘法算式的整理、初步找到思路,到对乘法算式的整体整理,再从中发现规律,并以一目了然的板书帮助学生将乘法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的规律结构化,最终每名学生运用总结的规律修改完善自己的乘法表,并在游戏和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应用。

第二节课由三年级胡婉沁老师带来《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例展示。胡老师以文具店购物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元角分”的现实情境下认识小数,探索小数的读、写,并以“为什么50.50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不同?”、“为什么是0.81元,而不是8.1元?”等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在多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中体会小数的简便性。

第三节课由五年级刘宏俊老师带来《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例展示。刘老师以智慧老人家客厅地板面积有多大的实际问题触发,学生在充分的独立思考、操作以及小组交流中涌现出众多方法,经过汇报整理成分割求和、添补求差、割补法、倍拼均分等4类,并能总结出所有方法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提升练习“求少先队队旗面积”问题中,刘老师启发学生从图形运动的新角度思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金牛区教科院研究院苏晗主任、袁玉玲老师和董莉老师对这三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袁老师评价胡老师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板书设计、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多角度观察表达规律,并且重视落实三思学习活动。袁老师还强调教材研读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整理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推理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推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建议教师们今后在集体备课时使用教材解读模板,以促进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给老师们上好常态课指明了方向!

董莉老师对胡婉沁老师给出了高度评价。胡老师上课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的能力较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引导学生通过中心问题开展探究,是非常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董老师就关键环节的设计思路给出了建议,可以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提取小数,然后发现问题。建议老师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思考如何对情境进行处理。还指导老师对学生常见的看似简单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可以从教学设计入手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苏晗主任也对刘宏俊老师这节课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刘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从教具到学具、课件到板书、从教案到导学单都是精心设计。刘老师尊重学生,能充分的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对话很充分,注重激励学生。而且能够从形状和数据两个角度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整节课的课堂思维容量较大。并就探究类课型做出了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研究,充分的给学生时间去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小学部胥旭君校长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也对前来指导的专家表示感谢。双新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改革?数学组以赛促研,三位专家的点评和指导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促使我们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师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用好金牛区的教材解读和“3+N”课堂教学模板,重视情境教学、知识构建、活动体验、多元评价,勇于创新实践,将本次教学研究的所思所悟带入日常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