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磁炮、水火箭、共享雨伞……21世纪学校这个科学节很“哇塞”!

综合
关注一次创意的猜想,有无数次实验的印证,学生们用双手去揭开那些未知的科学奥秘。为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1月3日,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LASA博雅学院举行了“博学为心,笃行筑雅”首届科学节。
科学节要怎么玩?请带上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起跟随博雅学院的学子们去探索。文物破碎与重组的交互设计、自制微型电磁炮、多功能电子菜单、自创音乐、共享雨伞、汉字语法化、水火箭制作、药物对儿童心理影响研究、青少年自我认知研究、色彩心理学……各式各样的创意实验和研究让你在现场听取“哇”声一片。




这些有趣的、好玩的、实用的作品都被赋予了生命价值,每一个作品都在闪闪发光。
第一部分:科学节准备阶段
在科学节开题阶段,学生们就有了许多创意的想法,他们围绕不同的科学领域展开探索,提出了新奇而有深度的研究课题。

编程组的学生们聚焦人工智能与算法优化,用代码解决现实问题,开发了模仿玛丽甜品店点餐过程;音乐科学组结合物理学和音乐理论,探索声音的频率、波形与乐器的关系;游戏科学组开发了自己的小游戏,通过数据分析玩家的游戏习惯,提出优化游戏设计的建议;电磁炮组的学生将电磁学的原理与动手实验结合,设计并改进小型电磁发射装置。水火箭与汽车冲程组的学生专注于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的实践探索;人机交互组的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科学节中期检查

科学节在中期检查阶段,学生们均以全英文的形式详细阐述了他们的研究问题以及目前所进行的工作进度。从编程到心理学,各领域的项目都展现了不同层次的进展与改进空间。后期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实验设计优化、调整模型参数,加强作品的实用性与展示效果。这次检查不仅展示了学生们阶段性的成果,也通过反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们的作品。
第三部分:科学节成果呈现


经过学生们的努力,科学节迎来了最终的成果展示阶段。现场学生们的表现都很“哇塞”,速速来围观看看。


科学节是梦想与创新的交汇点。学生们除了在纸板上绘制了丰富精彩的研究课题内容外,还进行了实践操作。他们把课堂所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将创意和想象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科学节现场,十三组学生代表各自不同的科技领域进行全英文汇报,并生动展示了模型。每一组作品都各有特色,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此次科学节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创新。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三组创意作品。

编程组学生们设计了玛丽的甜品店 Mary’s Dessert。通过java语言编程实现模拟用户去甜品店点餐的流程和部分功能。系统可显示最受欢迎的甜点和最贵的甜点以及不同价格的套餐内容,会自动予以满减折扣,也可以通过随机点餐来计算出最终价格。

电磁炮可产生极高的初速度,出堂速度可达普通枪炮的几十倍,而且噪音极低,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是目前军事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学生们购买配件,制作了一个微型的电磁线圈炮,并成功实现了发射,能够打中几十米以外的目标靶,效果很好。



交互设计组结合参观博物馆的经验,制作了一个靠leapmotion驱动的手势互动交互设计,利用C4D和mashleb建模和完善导入TD里,进行破碎和重组的编程最后连接leapmotion,变成了以未来式的方式表现过去式的遗产,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我们不仅能看到学生们的勤奋与创造力,也能看到导师们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从课题选定到实验设计,从问题解决到成果展示,导师们为学生们提供了指导方向与支持,让学生们能够深入探索科学领域,在跨文化学习中积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教师评价
博雅学院张良老师:
当看到孩子们在科学节充满激情地展示自己的项目时,我内心感到欣慰和自豪。本次活动不仅给予了学生展示自己努力和才华的机会,也是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体现。学生通过汇报展示,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与兴趣,这是任何考试成绩无法替代的。
科学节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延伸,更是对学生创造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作为老师,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展示与互动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激励。
其中有些学生,阅读了十几篇学术论文,撰写了三千字的英文论文,这让我非常敬佩。事实上,这种学术深度的工作,很多人可能要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接触,而这些孩子们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我作为老师,不仅为他们感到骄傲,更为自己能够见证他们的成长而感到无比幸运。
此外,当我看到现场家长们专注的眼神,甚至有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水时,我的心里也颇为感动。家长们对项目的支持和鼓励,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路上强大的“助推力”,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学生感想
王新宇同学:
回顾这次科学节,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力量与魅力。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科学节虽然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是对科学无尽的热爱与追求,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期待。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科学之光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李欣翼同学:
在这次学校的科学节中,我收获满满,感触颇深。我参与的项目是用 Java 编写了一个甜品店点单程序。从最初构思功能,到一点点敲代码实现各项点单操作,过程虽充满挑战,但当程序成功运行起来的那一刻,内心满是成就感。在科学节上展示这个程序时,我更是体会到了努力成果被认可的喜悦。学校这次的科学节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舞台,让我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也让我明白了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不易。同时,看到其他同学精彩纷呈的项目,我更是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励着我日后继续钻研,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科学节是一堂关于全球化视野与学术素养的实践课程,学生们在二十一世纪学校这个多彩的舞台上,用“创新、合作、实践”刻画出一个个独属于自己的难忘印记,他们刻苦钻研、大胆创新、自信展示,在一次次探索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不断激发对科学领域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