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集体备课 成都二十中思政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综合
关注
为展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守正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3月18日,由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主办,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高质量发展”集体备课会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成功举行。

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成都市教育局党建工作处处长王鹏,金牛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霞,金牛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党建工作科科长李梅,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党委书记徐光杰,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广元市、成都市龙泉驿区和金牛区各中小学分管领导、思政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等参加本次活动。
启幕 · 多维协同

活动第一阶段由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尚峰主持。

金牛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霞为本次活动致辞。她表示,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学林委托,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教育同仁致以诚挚感谢,并分享了金牛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索实践中的经验和成绩。下一步,金牛区将继续依托国家级、省级思政课共同体,以“全学段共绘思政、全方位建强队伍、全维度打造课程”为抓手,联动高校优质资源,强化金牛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理以《聚力实深细牢,推进一体育人》为题,分享了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及自身思政课建设研究成果。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副校长杨关键以《德育为先,铸魂育人——基于大同育人模式的协同德育》为题,解读了以大同文化为根基构建的大同育人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他着重阐释了基于大同育人模式的协同德育和思政铸魂育人的实践探索。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从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角度,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并从提升思想引领力、强化学理支撑、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一流师资、开发优质资源等5个方面,对思政课建设、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建议。

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事关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事关学生全面发展的血脉灵魂。在对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及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新发展作了报告后,他要求共同体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整合资源、坚持凝练品牌,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四川经验,贡献四川智慧。
深耕 · 实践探索

活动第二阶段集体备课会由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范锡文主持。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和光华东山学校的五位教师,立足不同学段,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展开说课。

成都市龙泉驿区光华东山学校李沆航老师
李老师以小学高年级学段学情为基础,通过“芯片”故事导入,设置多个环节讲述“块头大不等于强”。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徐颖老师
徐老师立足初中阶段,以电影《哪吒》为情境,多方面讲述新发展理念,并以案例检验教学成果。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周京书老师
周老师针对高中阶段学情,以电影《哪吒2》为议学情境,设置分议题讲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新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敏老师
周老师从本科生视角出发,以专业视角引入经济系统,多维度阐述我国经济发展及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并以案例检验学生素养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焮月老师
郑老师以硕士研究生为授课对象,通过三个“破立”议题阐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
说课结束后,由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靳彤、成都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肖燕、锦江区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中华、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副校长刘会宝组成的专家组,从案例选取、说课流程、教学设计等角度进行了有建设性的评课指导。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靳彤

成都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肖燕

锦江区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中华

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副校长刘会宝
闭幕 · 动力续航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集体备课会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新思考。他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了交流渠道,促进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衔接与融合,为推动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后,成都二十中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长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