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启耀新程 赓续华章” ——大使进校园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在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主办、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启耀新程 赓续华章——大使进校园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在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活动汇聚百余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教师代表共襄盛举,共同探讨国际理解教育未来动向与实践路径。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杉杉及相关工作人员,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理事长岑建君,加拿大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外交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北京王府校区执行总校长衡孝军,中国教科院原副院长马陆亭,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培专家谭文丽,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毓舜,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世界教育论坛(FWE)董事兼执委会副主席潘军,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晓阳,光明日报《教育家》期刊社总裁助理胡鹏,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傅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济宁、大连、郑州、成都等地学校的教师代表。  

开幕式:高屋建瓴,共话教育使命

活动首日,中国驻美国、加拿大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外交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北京王府校区执行总校长衡孝军作为环节主持人致开幕辞,强调国际理解教育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杉杉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与课程教材研究所多年来紧密合作的历程。王主任对王府实验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斐然成绩给予了高度赞誉,同时对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予以充分肯定。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培专家谭文丽,分享了成都市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长期实践与思考。谭院长指出,成都市秉持开放包容的城市理念,历经快二十年的深耕细作,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路径。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毓舜,详细介绍了温江区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卓越成果。当地精心构建了三级五类课程体系,通过严谨的课程规划与标准化资源验证,精心打磨出一系列精品课例,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世界教育论坛(FWE)董事兼执委会副主席潘军在致辞中表示,成都作为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活跃城市,凭借在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创新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形成区域特色发展路径,成为西部重要策源地和示范区,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与成都也有着特别的缘分。基金会的“未来外交官”项目就是2017年在成都启动的。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地缘冲突仍在持续,国际关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与不确定。日前潘军理事长访问美国与法国,与新罕布什尔州教育部长共同探讨青少年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卫组织学院的多位专家进行深层次对话,印证了国际理解教育在动荡时代凝聚共识、激发创新的核心价值。

在赋能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核心素养提升的理念引领下,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通过设立“未来外交官”——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从课程开发、智库研究、配套出版物、系列主题活动四个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AI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潘军理事长表示,AI能够替代的是流程与计算,共情力、理解力闪耀的人性光辉,永远不可能被AI替代。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跨文化沟通、全球化素养、价值共情等,正是AI无法模拟的领域。未来将以成都经验为支点,联动全球资源,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共情力的青年力量,为世界和平架设桥梁。

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校长管小波,介绍了成都王府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多年探索历程,分享了学校在国际理解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成果积淀,同时表示对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 

学术报告:前沿洞察,引领教育方向

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晓阳作为主持人开启专家报告及交流研讨环节。

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理事长岑建君先生以 “坚持高水准教育对外开放,造就国家急需人才” 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及教育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教育形势,强调了高水准教育对外开放对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思路。

中国教科院原副院长马陆亭先生以 “数字时代国际理解教育新特点” 为题,以工业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源头——文化多样性为起点,阐述了人类经历的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时指出应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准则,通过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同时,深入探讨了数字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特点,如扎根自身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等,为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傅林以 “国际理解教育究竟‘理解’什么?” 为题,深入剖析了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常见方式,并从理解 “国际”(国际局势、国际问题)、理解 “国家”(基本国情与国家立场)、理解 “个体”(身份、认知、观念、文化多元)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同时也指出了人类 “理解者” 存在的四个局限。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以 “指向学生责任担当的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实践” 为题,分析了当今世界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内涵和价值定位的变化,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跨学科实践路径,为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教学展示:全球议题的跨学科实践

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校长管小波作为示范课环节主持人,开启了4月11日的活动。

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段婷婷老师呈现《粮心相连,共抗饥饿》示范课,将“全球饥饿”作为议题,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

示范课获马陆亭副院长、傅林教授等专家高度评价,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晓阳主持“全球化、地球村与国际理解”圆桌研讨会,光明日报《教育家》期刊社总裁助理胡鹏、法政国际教育副总经理兼济宁王府学校国际部校长蔡久甜、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李仕雪、郑州中学国际部课程与教学处副主任李颖分享校本课程建设经验,探讨国际理解教育与升学的融合路径。

闭幕寄语:培育新时代全球公民

最后,衡孝军公参总结指出,研讨会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范本,呼吁各界携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衡孝军公参全面概括了本次研讨会所收获的成果,为此次研讨会画上句号。

大使进校园:文明互鉴,教育共赢

4月11日下午,“未来外交官”——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之“大使进校园”公益行活动第七期在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期活动邀请了曾任中国驻捷克、罗马尼亚特命全权大使、现任中国—捷克友好协会会长霍玉珍大使,为全体师生带来《中东欧教育纵横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主题讲座。

活动伊始,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世界教育论坛(FWE)董事兼执委会副主席潘军女士发表致辞,她结合国际局势变化,强调跨文化沟通与青年外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回溯基金会“未来外交官”项目成果,今年7月基金会即将启动的“欧陆和平与发展青年领袖营”,带领学生赴荷兰、比利时参访欧盟委员会、国际法院等机构,开展外交实务研讨。潘军理事长指出,项目旨在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助力中国青年成为全球治理的桥梁与和平使者,并感谢合作伙伴及各位大使的长期支持。

外交礼宾服务中心党委委员、茂发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助理王丽回顾与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王府学校联合发起的“未来外交官”青少年人才培养项目成果:三年内开展9场活动,包括邀请大使讲座、组织师生参访外国驻华机构等,有效提升学生外交素养与全球视野。她表示未来将深化三方合作,创新活动形式,助力青年成长。王丽高度评价霍玉珍大使的资深外交经验,强调其讲座对启迪学生的重要作用,并勉励学子勤奋成长,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

霍玉珍大使以“文明互鉴,教育共赢:中东欧教育纵横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为题,结合31年外交经历,详述爱沙尼亚、匈牙利等国教育特色及合作案例,强调青年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互动问答,思想碰撞

演讲结束后,霍大使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问答。学生们踊跃提问,霍大使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牢基础,扩大知识量,并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次讲座不仅增进了学生们对国际理解教育合作的了解,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公益同行:书香传递爱心

讲座尾声,霍玉珍大使向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及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赠书,潘军理事长回赠《对话Z世代》及国际理解教育报告。

在讲座后的爱心活动中,家长踊跃认购《对话Z世代》,善款将用于国际理解教育公益事业,参与者获颁公益伙伴证书及徽章。  

此次“大使进校园”活动,不仅让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接触了外交大使,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启耀新程 赓续华章——大使进校园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不仅为教育界人士提供了跨领域深入交流的机会,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国际理解教育注入新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理解教育将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