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高校宣讲团走进成都市玉林中学 “两弹一星”精神引发青春共鸣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9月18日上午10点,肃穆的防空警报在成都上空响起,也回荡在玉林中学的校园里。

在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记忆与使命共鸣。全体师生垂首肃立,在庄重的氛围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马铸魂”宣讲团走进校园,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筑牢青少年国防之基”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动人的精神洗礼。

国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精神盾牌”

活动伊始,玉林中学团委副书记吕茜介绍了学校国防教育的整体架构。

她表示,学校将国防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不仅与国家课程深度融合,更通过军事训练、主题研学、社团活动、非遗手工等多种形式,让“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扎根学生心灵。

“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之核。”吕茜强调,“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别邀请高校宣讲团走进校园,正是希望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引领,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国防的重要性,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

跨越时空的对话:科学家的选择与坚守

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信马铸魂”宣讲团的张歆艺老师,以《“两弹一星”与中国的脊梁》为题,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娓娓道来。

她从毛泽东同志“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的战略决策讲起,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图片和感人故事,生动讲述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尤其是王淦昌、郭永怀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

“王淦昌先生隐姓埋名17年,家人不知其去向,他却说‘我愿以身许国’;郭永怀先生在飞机失事的最后一刻,仍用身体护住装有重要数据的公文包……”台上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台下寂静无声,同学们凝视屏幕上的历史影像,眼神庄重而炽热。

“我们现在条件好了,更该把这种精神传下去!”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真挚的语言中透露出深刻的思考。

“当时那么苦,他们都能造出原子弹。现在条件好了,我们更该把这种精神传下去!”一位男生的发言掷地有声。

“他们从国外放弃一切回来,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在现在这个追求物质的时代,这种坚持尤其珍贵。”一名女生说。

还有同学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思考:“如果没有国防,就没有主权。他们让我们站起来了,我们要让他们的事业传下去!”

诗诵《铭记与腾飞》:以青春之声回应历史

活动的高潮,是玉林中学团员代表共同朗诵原创诗歌《铭记与腾飞》:

“当警报划破九月长空/我们听见历史的回响……从1931年的硝烟到1964年的蘑菇云/从屈辱到荣光/我们读懂:落后就要挨打,自力更生才是力量!”

诗声铿锵,句句叩击心灵。许多学生悄悄握紧了拳头,目光如炬。

不止于一堂课,更是一粒种子

一位高二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说:“我以前知道‘两弹一星’,但不了解背后有这么多牺牲。这不是遥远的历史,是值得我们扛起来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粒种子。玉林中学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国防意识、爱国精神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血脉。”

正如宣讲团负责人所说:“‘两弹一星’精神从未过时。它提醒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这个不能忘却的日子里,玉林中学用一节课的时间,让科学家的身影穿越时空,让精神的力量叩响心门;而同学们用一次举手、一次发言、一次静默的凝视,作出了青春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