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澜海阔如云 一抔赤心照金江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运系建立十周年
摘要: 在四川省交通厅的领导和交通厅航务局的协助下,学院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决定在2007年创办航运工程系。负重前行
据该校航运系系党总支副书记、船员中心主任彭家祥与系党总支副书记李听涛回忆,十年前,国际船员人力资源的重心逐步转移,我国船员人力资源的来源呈现从东向西转移的大趋势,四川内河航运事业前景广阔。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四川省交通厅的领导和交通厅航务局的协助下,学院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决定在2007年创办航运工程系。
航运系创办之初,只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教师人数不到10人,教学力量薄弱。在学院、海事主管机关以及航运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十年的辛勤建设,航运系的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越。现有相关教学设备价值近4000万元,与大连国际、苏州泛洋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同时,就业调查反馈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良好,毕业生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亦平稳提高。这些,都是航运系逐渐发展强大的最好证明。
彭家祥介绍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航运行业受市场变化影响大等因素都是创系时期所面临的难题。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全院全系上下都没有放弃。十年过去了,局面一点点打开,大家对航运系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航运系加快改革与发展,让航运系越来越好。”

第一届专任教师
段立金,从航运系建系起即到学院任教,在这之前,他曾是一名船长。“做船长与做老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做船长是终端工作,需要对全船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而做老师则是起步工作,需要去塑造一个个未来的船长。当然,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不断学习。”任教期间,为了保证专业教学跟上行业发展,段立金每隔两年就会到船上顶岗半年。通过上船工作,段立金把船上的新制度、新规定及时带回学校、带入课堂,让同学们在学校就能学到行业最前沿的内容。
不是专业师范出身,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初上讲台难免会有不足,像段立金一样从企业来的能手教师在航运系还不少,为了提高教师的师范技能,系里安排老教师专门给他们听课、评课,反复打磨,一点点提高,逐渐地,段立金对课堂教学的拿捏也游刃有余。从07级到17级,段立金教过航运系的每一届学生,上过大部分专业课程,个人教学能力随着航运系的成长在不断进步。
第一届毕业生
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跑操,操练完毕去食堂快速解决早餐,吃完早餐又马不停蹄回寝室打扫卫生,接着准备开始一天的课程……被子要叠军被,上课前整齐列队前进,课上必须穿戴制服,这些都是07级轮机工程专业李俊明的日常生活。像李俊明一样学习生活的,是航运系第一届学生,他们入校即进入航运系与大连国际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办的订单班。为了更好地在毕业时达到订单企业的要求,系里加强了对同学们的实操技能训练。每周的实训课程,让李俊明和同学们认识到各种专业设备,接受了电气焊、车床等基础金工实训,还让理论课学习到的内容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更透彻的理解。
毕业前,李俊明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做航运系毕业生中的第一个TOP4(即轮船上的管理级领导岗位)。他告诉记者:“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吃苦耐劳。”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他回忆起大学三年里那一次次的体能训练,想起带领和监督同学们的跑操和训练的辅导员老师,那时候虽然苦、虽然累,但因为坚持没有放弃,才换来今天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他还想起课上谆谆善诱的专业课老师,正是他们的悉心教导,才让自己对轮船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三年的大学时光,让李俊明学会了勇敢奋进、不畏艰难。毕业前夕,在老师的鞭策与鼓励下,李俊明成为航运系第一个考上大管轮的学生。毕业后,他很希望再回一次学校,再进一次航运系,感受一下十年后,在越来越好的航运系当学生的感觉。他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航海事业,在大海里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第一位女船员
万盈,航运工程系航海技术专业2015级的学生,今年5月,她登上了“泰华精神”号油化船,开始了人生的首航。万盈的登船首航,标志着我院培养的第一位女船员诞生,同时她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油化船舶中的第一位女船员!
考入航运工程系航海技术专业后,她快速适应了高强度的课程、实训、英语训练,超悬殊的男女比例带来的不便,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难度和压力,这些不仅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激发了她坚持下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勇气和毅力。这份坚持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付出总有回报,通过1年半的努力,万盈先后考取了8个船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包括3个高含金量的油船和化学品船货物操作合格证。2017年初,万盈进入上海泰华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实习,成为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位准女性船员。在正式登船以前,公司选派万盈和9名缅甸籍男性船员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万盈当选为班长。在培训过程中,万盈克服了语言障碍,全英语与缅甸籍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成为缅甸同学们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同学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窗口。
现在,大三的万盈顺利完成了船员实习回到学校,继续进入课堂学习。实习让她更深切地了解到船上工作的要求,也让她对自身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船员还需要学习的东西有了更多认识。“希望我们都能在大学里好好学知识长技能,在未来的路上更加顺利。”万盈说。




结语:建系之初,大家对航运系十年后的期盼是社会服务强、硬件设备完善,师资、教学、科研实力大大提升,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育人水平不断提升。站在今天回顾当年,所有的期盼都已经变成了现实。对于未来,航运系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教学设备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打造育人水平更高、社会影响力更强的航运系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