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职教

《八佰》中冒死“献旗”的女英雄竟然是成纺校友——杨惠敏

最近超火的电影《八佰》大家看了吗?

影片内容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拼死守护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抵挡住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其他国民革命军撤退。这场战役被距离几十米外的苏州河南岸中外各国民众亲眼目睹,都为他们为国捐躯、奋勇抗敌的精神所感染,一时名震天下,“八百壮士”孤军抗敌的事迹也为后人传颂。

电影中,唐艺昕所饰演的杨惠敏曾冒死为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的片段,感动了许多人。

这位女英雄是成都纺专的校友哦!

人物简介

杨惠敏(1915.3.6~1992.3.6),江苏省镇江人,1940年就读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她是女童军、抗日对战时英雄、教师。曾为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杨惠敏冒死所送的国旗隔天就在四行仓库屋顶升起。大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的赞扬,事后杨惠敏与谢晋元的事迹被编写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各级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中使得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让我们重温杨惠敏献旗的经过

1937年8月初,杨惠敏高中毕业不久,在美的糖果公司任职,此时工厂已经停工,8月13日晚上正当她一个人在大光明戏院门前徘徊时,偶遇了曾在轮船上认识的杨一民和张公杰,见他们一身童子军装束,杨惠敏当场就提出要加入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队。

后来,随着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杨惠敏所在的童子军团撤到了公共租界内,之后,杨惠敏成功说服英国士兵,进入苏州河北岸租界,并在一名中国办事人员的帮助下,进入了西藏路上的英军碉堡。

在和碉堡英军士兵的对话中,杨惠敏惊讶地发现还有一批中国军队正在死守四行仓库!

她立刻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当时的商会会长王晓籁,并和王晓籁一起跟英军协商通过租界地带向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传送物资:“我建议用小麻袋拼成大麻袋,将物资一袋袋装好,英国兵用了10辆大卡车,让我们40个童子军全上了车。商会事先已电话通知了中国守军,侧门打开后,我们将一袋袋沉重的慰劳品,慢慢的在地上拖,每个人的心情是严肃的,也是机警的!”——杨惠敏亲述。

任务完成以后,杨惠敏又提出在四行仓库上应该要悬挂有一面象征民族精神的国旗,对此,王晓籁非常赞同,立即派人定制了一面十二尺见方的国旗,杨惠敏自告奋勇,接受了向孤军送国旗的任务!

“我将外衣脱去,把国旗紧紧地裹在我的内衣外面,再穿上制服,我观察了一下地形,四行仓库楼下有重重铁丝网,要想通过,唯一的办法,只有沿着楼下铁丝网的工事,爬到另一面缺口,再从窗子爬进去。当我来到东侧楼下时,一根绳子从楼上垂下,我知道这根绳子是迎接我的,我拉动绳子,楼上的人迅速的将我吊进窗子。 谢晋元团长早已在窗口迎接我,我脱下外衣,将浸透了汗水的国旗呈献在他们面前时,这一群捍卫祖国的英雄,都激动得流下泪来了!”——杨惠敏亲述。

10月29日早,聚集对岸超过三万人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中国国旗,他们欢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仍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的消息传开,军民士气大振。杨惠敏的无畏壮举震撼了中国,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人民正在浴血奋战抗击法西斯。此后,她作为中国宣传抗战的“形象大使”,两年内,在欧美十余国巡回演讲300余次,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

杨惠敏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发扬杨惠敏抗日救亡、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用真才实学和担当奉献书写新一代年轻人的壮丽诗篇!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